美在意象
叶朗
①“羡”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美的定义。
②在《诗论》一书中,朱光潜用王国维的“境界”一词来称呼“美”的本体,境界是直觉的产物。他说:“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美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
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宗白华指出,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④如何鉴赏“美”呢?同一个物理实在,因意象世界不同,它所包含的意蕴也不同,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我们可以用海德格尔举的一个有名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个例子就是凡·高画的农妇的鞋。
⑤凡·高心目中的鞋的意象,并不是作为物理实在的一双鞋,也不是作为使用器具的一双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⑥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散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也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⑦这个感性的世界,在这双农鞋被扔在农舍中时并不存在,在农妇漫不经心地穿上它、脱下它时也并不存在,而只有在凡·高对它进行审美观照时,也就是当它进入凡·高的审美活动时,它才对艺术家敞开。艺术家于是看到了属于这双破旧的鞋的那个充满意蕴的世界一切细节——磨损的鞋口,鞋皮上的泥土,便都同它们的物理存在以及“有用性”脱离,而《一双鞋》只是成为昭示,即农妇的那个世界的昭示。这样,凡·高提笔作画时,并不是在画鞋,而是在画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农妇的世界。他要借绘画的形式把这个世界向每一观看这幅画的人敞开来——这不是一双作为物理存在的鞋或有使用价值的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⑧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美。
(选编自《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