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国神话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在中华文明发轫之时,神话几乎蕴含着各类生产生活知识,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当今社会要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路径就是通过文化探源寻找“文化基因”。一般而言,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往往会有某些“烙印”。这些“烙印”会以多种含义固化在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因其具有相对可再现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价值理念或人文精神,故此称之为“文化基因”。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化记忆的经典代表,是人类史前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表达与记忆人类文化基因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神话最早的创作者可能是巫师、祭师、首领这样的个体,但其一经产生并需要流传下来时,则一定会得到群体认可,并自觉地接受、参与再创造与持续传承。这也是民间文化作为集体智慧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华神话经历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无一不是许许多多古老文化的真实或者镜像式的记忆。虽然一些内容和形象会发生扭曲变形,但它根植于客观历史文化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神话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并不仅仅停留在表象式的语言文字记录之中,其精髓最终要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之中。

中国神话蕴含着敢于创新、勇于创造与文化担当的精神信念,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追梦的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可以在中国神话基因库中找到。尽管所面对的情形不同,但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过程中都显示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无限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摘编自王宪昭、熊惠《论中国神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

材料二:

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流传在民众中与民间韵文相对的民间散文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等。对民间故事的跨媒介叙事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代文化生态变迁的讲述和传承的新方式,打造经典IP系列品牌,从而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以口头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里,进入书写时代之后,民间故事才开始以更稳定的书面文本为媒介进行传播传承。纸质文本打破了单一口语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记录保存口头民间故事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是将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直接转化为书面文本,这是与口传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最为接近的一种。不少作家汲取民间故事的营养,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家文本。“民间文学偏于趋同,作家文学则注重求异”;“民间文学偏于传统,作家文学则注重现代”。这些作家文本沟通了底层民众、市民阶层和精英阶层。民间故事还与图画相结合转化为图文文本,民间经典的神话、传说等转化为便于儿童阅读的绘本图书,在纸媒出版走向衰落、全民阅读量堪忧的背景下,儿童绘本图书的销量并不算低。在纸质书籍市场走势低迷的形势下,青少年对于纸质漫画书的喜爱有增无减。民间故事的每一次文本化都实现了传播范围的扩大。

民间故事资源的影像化可分为三种类型:真人影视、动画影视、电子游戏。不论是真人影视还是动画影视都表现出了对某些母题的偏爱,如“女扮男装”母题、“异类婚”母题等。电子游戏与动画影视的区别首先在于游戏的互动性,玩家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故事的结局,接受者是故事的体验者,甚至是故事的构建者。其次,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游戏开发者将不同时代的故事人物、毫无关联的故事情节融合在一部游戏作品中,虚构新的游戏世界。

民间故事在舞台、景区等场景中通过多种媒介延伸再造,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民间故事的展演化为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民间故事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跨媒介叙事策略强调的就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产品向产业的转化 , 无论媒介如何更迭创新,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经典民间故事都应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好的诠释。

(摘编自徐金龙《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