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从《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到《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多年,可以说之一。
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改动)
【材料二】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破2900万册,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中国电影人创作出《六十年后的上海滩》《合成人》《未来警察》等多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及《独行月球》的上映,使中国科幻文艺愈加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高涨,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