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冲击使依靠纺织维持生活的妇女失去了生计,被迫进入纱厂、丝厂、火柴厂等,1915年,其中女工为245026人,占工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还出现了教师、医生、护士、记者等知识妇女。职业角色发生变迁改变了性别分工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模式,女子的地位随之变化。近代思想家们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促进社会变革的关系中,对近代妇女社会角色进行了定位,梁启超认为“女子握生之大原,居人数之半,国之兴亡,女子与之有密切联系”、“要让妇女都受到应有的教育”。1898年5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经正学堂在上海诞生,1915年中国有女子学校3766所,女生人数达180949人。由此衍生出了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等新观念。观念的转变又引起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促进了人的近代化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历史上沉淀太久,使得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地域、阶层上也不平衡,城市强于农村,东南沿海强于内陆,知识分子、留学生强于一般民众。
——摘编自王晓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