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广州起义 | 惠州起义 | |
时间 | 1895年 10月 | 1900年 10月 |
发动者 | 孙中山 | 孙中山 |
结果 | 失败 | 失败 |
后来的社会舆论 |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 “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
材料二 朱维铮:我的研究只做到五四,我把五四看作一个终点。共和国作为一个体制慢慢被接受,中国人要民主,最大的一次爆发就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改变,到了五四运动,不仅仅是要求体制的改变,而且要求整个民族精神改变。这个改变至今还在进行。
材料三 清末国人从日文引进了用“党”字来译称的西语“party”概念,当时就有了一场关于“党”的讨论。讨论认为:政党是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会党是贼船能上不能下的依附性组织; 政党只要求彼此政见相合,而会党则要求党员忠于党魁个人;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