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批判性思维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如何”的,很少是关于“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摘编自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的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样的精神和技能,是人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支柱,换句话说,如果作为个体的人没有开放思维、没有理性辨别力、没有论证技能,那么,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理性社会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可能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我们高端产业落后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他直言:“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显然,他说的人,指那些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人没有思维能力和实干精神,像没有接上电脑运转的硬盘,它不可能有任何超出已有存储的新产出。

年勇是了解国内外产业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专家,他谈论“没有人”的问题,显然不是无的放失。其实,人们早已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我们在网络上、社会上经常看到以虚假、情绪和忽悠来代替理性思考和实证实践的现象。缺乏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一直就是我们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第一瓶颈。这个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认识。

在最近这几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这样的思维和表达的核心,是客观性;而客观性,来自具体、细致、深入和广泛的真实叙事和合理推理。抽象、模糊、大话、套话、空话和情绪化的表述,没有理性根基和内容,就不能有力回击恶意的攻击,也不会让广泛的听众信服。

很多人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基础教育一直缺乏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联,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和改革努力,目的和坐标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但现有的观察是,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它依然没有大力有效地培育开放理性精神,没有学习“理性语言”。

(摘编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