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通过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如果部落有急,就会派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便会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因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而且,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如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