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蒸馒头
王溱
①“李婶,泡上引子发好面,咱们做大馒头喽!”
②“张叔,蒸馒头就看你的了。风力要足,火苗要旺!”
③大杂院里,呼喊声响起,全院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随后李婶忙着找出面盆,把发面引子泡开;王大娘把一堆“卡子”洗了又洗,擦了又擦;张叔把炉灶用柴火点燃,然后“呼哒呼哒”拉起风箱,火苗一阵阵窜出炉膛,把厨房映得通红。
④过年蒸馒头,是迎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家乡青岛,过去逢年过节祭祀先人,馒头必在其列,可见馒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做馒头要“发面”,要“火蒸”,与“发家”“蒸蒸日上”等谐音美词相关联,也是人们新年愿景的一种表达。
⑤做馒头少不了“枣饽(bō)饽”。把洗净的红枣均匀插进白白圆圆的面团上,乍一看就像一座“枣山”。也有的把大枣切成片,枣核去掉,插在馒头上,呈鱼鳞状,像一只肥胖的“枣鱼”,又像一只长满硬刺的“刺猬”。坊间对红枣的解读多按谐音来:鸿运当头,红红火火,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吃了过年的枣饽饽,会迎来一年的好运气。
⑥除了做馒头,蒸“卡子”也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面食。“卡子”是一种木刻模具,专门用来制作各种花样面食,人们将用其制作出来的面食也称作“卡子”。“卡子”的花纹图案很多,常见的有鱼、桃、蝉、十二生肖等,还有囍字、福字、寿字,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⑦一般过了小年,大院里就会热闹起来。邻里间相互帮忙,有的提供“老引子”,有的指导“发面”,家里有“卡子”的都会贡献出来,一家家“击鼓传花”轮流用。从早到晚,你来我往,东家串西家走,那其乐融融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大院,让人感到过年的美好。
⑧馒头蒸好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半世纪前,普通人家没有冰箱冰柜,过道、走廊这些阴凉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用干净的纱布把馒头、“卡子”包好,外面再包上一层保护层,或者放进缸里、坛子里、纸箱里,放十几天没问题。
⑨进入21世纪,一些传统的习俗在慢慢改变,但只要它们的“根”还在,就可以更多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变得越发令人喜爱。
(选文略有改动,出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