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 1337—1453年百年战争中, “清除英吉利语言, 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 战争结束后, 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 国内市场, 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 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 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 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 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 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十世纪中后期, 由高福利带来的“英国病”日益严重。1971—1979年, 英国政府财政赤字总额达到支出总额的10. 3%, 达到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 通货膨胀最高时曾经达到25%,国债规模也急剧扩大。……英国的社会福利与保障由国家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该部是政府部门中最大的机关, 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该部的职工有 100万人以上。
——据刘成《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等整理
材料三
1978年后, 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 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八大以来,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