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的代表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古诗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等,我们学习的《故乡》就出自《呐喊》。鲁迅的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材料二: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却已是满脸皱纹,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
材料三:章闰水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瓜地,网鱼,晒稻谷……父亲死后,章闰水就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尽管章闰水起早摸黑地干,还是养不活一家人。1934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逼债的、收捐的又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好把地卖了,成了一贫如洗的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由于贫困和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后,章闰水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在五十七岁时亡故。
材料四: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