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以开放、包容、自由、和谐的精神,推进和维系了欧亚大陆的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文化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加深,古丝绸之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在仁爱、和平、诚信、公平、正义等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崇尚和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全球化向更为包容的方向发展,从而创新人类文明,实现全球再平衡。强有力的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习近平说:“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展现中华文化的“和”的理想,有利于世界各文明的和谐,有利于世界各国理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要坚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应让文明差异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使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化一向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善于借鉴域外文明的优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建设“一带一路”,也为中华文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双向的,我们要在了解和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契机,因势利导,推动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

(摘编自张淳、田欣《语言文化交流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器”》)

材料二:

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日趋丰富多样,助力“五大家园”建设。一些东盟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系统,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中国也在不少学校开设了东盟国家的语言科目,积极与东盟国家学校开展多方面合作。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金盛说:“沟通、对话使中国和东盟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拿督哈必芭说:“数字转型、技术进步会促进语言发展、促进文化理解、保护人类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说,在当今全球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对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王立军说:“新的技术为语言文化传承、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撑,建设科学、规范、全面的语言文字数据资源,对国民语文素养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技术提供了智能化教学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为中国—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中文学习机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认为,人工智能打造能听会说的“中文教师”,可以实现标准音带读、语音转写成文字、科学的反馈指导、跨语言的自主学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周建设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语言文化的计算性,使语义情感、民族精神等抽象事物变得“可计算”。他们开发的文观语义模型(WSM),是一款专注于中文语义智能评测的AI模型,为“读—讲—写—评”提供语言智能服务。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阶段数字技术的局限。比如,ChatGPT是一个好的基座模型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说:“ChatGPT可以说是一个得力的AI助手,但它也有很多不良表现,如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匮乏、可解释性差、存在‘幻觉’和事实性错误等。”与会专家特别强调,线上学习不能替代面对面学习和交流。

(摘编自《数字化赋能语言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至2017年已达13.4%,体量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的65%。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贸易投资仍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今后应大幅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

(摘编自李晓喻《“一带一路”沿线已成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