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的。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关,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由于人的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气味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对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②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恰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的趣味。

③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生活的趣味,大半因为心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④静与闲也不同。“闲”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许多闲人不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⑤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仅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