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每个星系平均有1000亿个恒星。在这样庞大数量的星系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银河中心。
恒星—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遥遥相望,隔着光年之距,我可以想象,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摘编自解说词《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267外景 墨西哥 高速公路 白天
安迪开着一辆红色的敞蓬车疾驰在路上,嘴上叨着雪茄,暖风吹拂着他的领带。
瑞德(旁白):安迪·杜弗兰,爬过污垢的河流,在彼岸洗净重生,奔向海洋。
268内景 监狱餐厅 白天
海沃德在饭桌旁起劲地讲着安迪的轶事。
瑞德(旁白):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的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笑声。
哄堂大笑,镜头推向瑞德,表情消沉。瑞德(旁白):安迪的离去,有时会让我难过。我必须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关不住。它们的羽毛是如此的鲜亮……
(摘编自电影剧本《肖申克的救赎》)
材料三:
解说在纪录片中运用最为广泛。因为解说交流的对象是观众,在表达作者的态度、愿望时,解说要随画面的景别、节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解说跟随画面提供的信息,是为了让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同时满足观众对于画面信息以外的某些附加信息的知情权。因此,必须要通过解说词的形式来帮助观众更好地读懂影片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解说词是客观的;即便有的时候也伴随有议论,但是这种议论也是紧接着信息本身而生发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议论,因此从结果来讲,还是具有客观性。这与旁白是不同的。
原本,“消极修辞”更符合解说词最初的特点,“积极修辞”因为渗透进一定的人为因素,尽管在表达和接受上增加了更多文采的成分,但是“修饰”的成分总归会让本应朴素的解说词开始显得有点游离于信息本身。但作为“积极修辞”的解说词只是增加了文学色彩,其描述对象基本信息的本质和功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解说词与画面提供的信息关系来看,偏向于“消极修辞”的解说词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性或真实性要大于“积极修辞”的解说词。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对纪录片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并通过解说词体现出来。解说词的主题化表达已经成为纪录片的一种特色,体现出明确的结论性和导向性。正如我们所知,完全没有观点的表达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够允许的是尽可能符合事实本身的主题化表达。但是这个度不好把握,如果编导的总结和归纳掺杂进过多个人的经验和感受,那有可能变得过于主观,导致主题与画面所提供的信息错位,从而产生不良的导向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解说词的主题化表达应该处于过渡性阶段,一方面,它应该非常明确地与前面所述的解说词与画面信息相对应的状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这种鲜明的导向性可能会使纪录片产生“观念化”倾向。
不论解说词表现出什么样的倾向性,它都不应该成为旁白。旁白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议论和评说”,或者是“剧中人物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表述本人内心活动或直接说给观众听(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
(摘编自《论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主观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