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____。会上,天津大学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担任总主编。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首批三卷教材拟于年内完稿,新学期即可在教学中使用讲义。会议最后,冯骥才提出教材应注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阐述了非遗学学科设置对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事业由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性保护”的新阶段。
(摘编自刘微《“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人民网2022年4月28日)
材料二:长城延绵中国整个北部地区东西达5000余公里,自黑龙江到淮河分布近3000公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特征。长城以多个单元、多重纵深、组团式与纵深式相结合的建筑类型,构成军事防御体系;就地取材,虽以土、石、植物为基本建筑材料,却衍生出土坯、土石、土草、砖石、砖草等多种材料变体和组合;涵盖夯筑、堆筑、坯筑、砌筑等不同的建构方式。长城分布于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借用河谷山川多类型自然地貌,将人工构筑防御工事与自然屏障完美组合,成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但是它真实又沧桑壮美的物质存在,唤起了人们与过往的联系,这即是长城的存在意义。对于长城的保护工作,日常维护和巡查逐步成为常态,但经常维护不是过多干预,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长城历史信息。
(摘编自汤羽扬《长城——保护遗产的真实感染力》,《人民日报》 2022年3月19日)
材料三: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发展足迹。工业遗产如何延续生命、焕发生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一是要加大对工业遗产的综合利用力度。通过产业融合,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的出现,为发展盘活工业遗产的存量建设用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首钢园以打造首都复兴新地标为目标,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通过腾笼接鸟、产业置换,打造宜业商的新园区,促进了北京西部地区经济和环境活力的整体提升,为我国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提供典范;二是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坚持减量集约、绿色生态、职住均衡、多规合一等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积极探索老工业区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实现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维度的全面复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7日,作者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