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ㅤㅤ①表情包的起源,可追溯到表情符号。初代表情符号一般被称为“smileys”或“emoticons”,最早流行于欧美。其主要构成方式是“标点符号+英文字母”,可以进行简单形象的情绪表达,如“XD”代表大笑,“D:”代表吃惊等等。随后日本出现了用“*”“^”“﹣”等符号作为眼睛,“_”“。”“o”等符号作为嘴巴的“^_^”之类表情符号。这种表情符号因为趣味性和形象化的表达迅速风靡全球,最终催生了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新型多语言横排表情符号“颜文字”。

ㅤㅤ②互联网发展到新阶段,由网站向用户提供图文信息逐渐转为网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网民的自主性得到提高。随着图像制作技术的普及,很多人开始参与制作表情包。和“颜文字”不同,表情包用动态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建构表意更丰富、代入感更强的对话场景模式。

材料三:

ㅤㅤ①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而表情包是表达感性情绪的最好方式。借助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 他们有时用表情包营造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将表情包作为他们应对复杂现实生活的面具,借此或自嘲或解嘲,宣泄负面情绪,实现自我疗愈。一些年轻人甚至还通过网络技术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这样的图文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人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

ㅤㅤ②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文字的功能除了表达思想,也能表达情绪。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的今天,年轻人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思想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ㅤㅤ③字斟句酌,是一种训练。用图像信号传达语义,较之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便捷、直接的优势,但是正如文字脱胎于图像一样,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图像力所不及。以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终究只能是正常文字表达在特定圈层的一种补充。互联网把原有的语言圈层拉平了,导致原本不相干的语言行为同处一室。年轻人更应重塑语体意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选自2021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