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

“公园20分钟效应”爆火的背后,或与人类起源有关?

你听揽过“公图20分钟效应”吗

“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到公园待上20分钟,吸收大自然给予的养分,即便不做运动也能让人状态更好”。最近,这种低成本的解压方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极力推崇。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公园20分钟实践,表示“真的有用”“治愈力量强大”“效果惊艳”……

    “公园20分钟效应”到底是个啥它真的有网友说的那种“奇效”吗

    这一切还要从发表在《心理学前沿》的一篇文章说起。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玛丽科洛·亨特博士指出:人们与自然接触有助于压力緩解,效果在20-30分钟时最显著。而这也就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由来。为了证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亨特及其同事还设计了相关实验。在实验中,36名参与者被要求在8周的时间内,每周至少3次走向户外,在公园等地持续待10分钟或更长时间。之后,研究人员会每两周一次采集他们接触大自然之前与之后的唾液样本,以测量其应激激素的水平。

    那么,人体应激激素的水平代表了什么呢科学家为什么对此进行测量

    事实上,人体的应激激素是为了维持机体平衡而生的。如当恐惧、创伤或严重的身体运动发生时,身体都会释放这些物质,以保持身体状态的稳定。当应激激素处在较高的水平时,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长期积累容易造成过早衰老和大脑萎缩等症状。而当这种应激激素过量了,会对人体造成如导致肥胖、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等负面影响,严重者还会扰乱血管内壁的功能,引起动脉内斑块的累积,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它也被称为“死亡激素”。

    那么,“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能降低人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吗

结论让亨特及其同事大吃一惊。

    数据显示,仅仅20分钟的大自然体验就足以显著降低实验者的应激激素水平。但如果人们能多花一点时间沉浸在其中,如坐着或散步20到30分钟,应激激素水平就会以最高的速度下降。在那之后,额外的减压效益虽然会继续增加,但速度会变慢。“这项研究提供了大自然体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的压力水平,并通过解决测量有效自然剂量的一些复杂性开辟了新天地。”亨特说。

    事实上,在“公园20分钟效应”提出之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身处在森林环境中,对人体的诸多好处。美国犹他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大卫·斯特雷耶曾经提出一个名为“三日效应”的理论。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脑需要处理各种状况与资讯,久而久之容易疲乏,这时候,若是能够将步调放慢,停止琐碎的事务,并身处在治愈人心的自然环境中,不仅能恢复元气,还能增强人的脑力与反应速度。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他曾在一群参与斯特雷耶实验的野外求生训练者身上进行实验,并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了3天的荒野背包旅行后,这群人的创意能力提升了50%。除此之外,英国艾克塞特大学曾分析1万名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数据,并且追踪他们过去18年生活的地方。研究发现,住处附近绿地较多的居民较少有精神疾病问题。

    那么,人类亲近大自然就能减轻身心压力,背后存在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呢

    这一切还要从人类进化说起。研究者们认为,自然环境之所以可以让人降低压力、身体放松,是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演化的。因此,相较于车辆与高楼大厦,人类的感官对于植物、溪流的气味和视觉信息更为适应。也就是说,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对自然有着天生的亲密度。

    因此,不管是从人类进化角度还是从人的身心发展角度,走出室外,去公园里、去大自然中休息一下,都是一项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裨益的选择与尝试。从古至今,这颗“自然药丸”都是治愈我们身体与精神的良方。(选自澎湃新闻有删减)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