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上的行走
①蝉鸣一夏的绚烂,背后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背后是无数日夜的等待;而对于吴道奎来说,普普通通的人间烟火,背后都是他血泪纷纷的挣扎与煎熬。
②那是一个落日熔金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照在宁静的村庄,偶尔有一声鸡鸣。我站在干净的水泥公路上,放目四望,田垄里的青菜一排排,整整齐齐地静默着,绿得发亮,还有田埂上的野草在微风中有淡淡的金光。远处,一群牛儿缓缓走来,第一头牛上坐着一个人,左手牵着牛绳子,身姿笔挺,沉默而严肃,宛如骑着骏马凯旋而归的将军。他就是放牛归来的吴道奎。14个春去秋来,除了暴雨天,日日傍晚,都有它率领牛儿归家的风景。
③万物都渴望阳光,可是自然的风雨常常猝不及防。在阳光照不到的深谷,也有荆棘在野蛮生长。当在别人口中听到吴道奎因不良于行,14年都是骑着牛出行的消息,怀着莫名的情绪,我来到了澄溪镇高兴1社吴道奎居住的地方,想见证他骑牛的现场。他知道我的来意,对我的出现,毫不局促。笑着问:“你是想看看我表演如何上下牛背?”“可以吗?”我亮晶晶的眼睛里有那么明显的希冀。“当然可以。”吴道奎轻拍牛背,让牛在我面前停下。他上身匍匐在牛背上,牛的前腿就缓缓跪下,他的左腿先滑到地上,残疾的右腿再滑下来。此时,我看到牛背上的皮子已经有多处磨起茧子,他说这头牛伴随他14年,每次牛角长长了都影响他上下牛背,牛角已经锯了2次。然后他又轻拍牛头,牛的前身就压低,牛头向吴道奎站的地方歪过来,他左手按着牛背,左脚在地上用力,右脚先放上牛背,双手在牛背上用力,左脚也顺势上去了,然后昂首挺胸,端坐牛背上。
④从牛背上下来,他抱着牛颈,深情说这头牛是他最亲密的伙伴,陪了他14年,必须出门都是骑着它,最远骑过18公里。我微笑着看着这一幕,眼底雾霭般潮湿。
⑤来到吴道奎家,他患癫痫的妻子就在大门旁一张矮凳上坐着,双眼无神,面容呆滞。27岁的大儿子吴德冬也是四级残疾,刚取了新媳妇,媳妇是一位脑部神经出了问题,怀有前夫6个月身孕,却被前夫抛弃的女子。她左手拿一张废纸,右手拿一支半截铅笔,嘴里喃喃自语。小学五年级的小儿子吴昊洋正在做作业。
⑥吴道奎因先天的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行走艰难,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16岁望月附中毕业就回家务农。贫困的家庭,残缺的身体,让他对人生没有更多的憧憬。活着,或者说怎样有尊严地活着,是吴道奎内心唯一的执着。
⑦1995年结婚后,他与村里几家人共同养一头牛。农忙时节,家家都赶时间,他因为腿脚不方便,犁田耙田占用时间多,几家人经常闹矛盾。2000年时,他卖了猪和粮食筹集资金,自己独自花1500元买了一头大牛,农忙时节租给别人,一个人的承包田30元,后来涨成50元。在租牛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商机,后来就陆续地买牛,大牛一年后生小牛,牛生崽都养起来。割牛草是一个辛苦活儿,平常都是早晨把牛牵到没有人耕种的荒田荒土把树桩埋在土里,将牛绳拴在树桩上,让牛自己吃草,晚上再去将牛带回来。最多的时候他养了15头牛,租牛耕田挣钱,卖肉牛也可以挣钱。
⑧虽然吴道奎家里情况如此糟糕,可是镇里主动给他低保,他却觉得要低保不光彩,怕村里人说空话,不愿意要。家里几口人要生存,屋里屋外全靠他。他家除了养牛,还喂猪。现在养了20几头猪,四头母猪。一头母猪最多一次下崽21头,猪崽也可以卖钱。他还养了7桶蜜蜂,50几个鸡,36个鸭子,16个鹅。他骄傲地表示,凭这些收入,不需要政府扶持,他也有能力支撑一个家。
⑨回到家里,脑海中最不能忘记的是吴道奎家墙上挂着一张他耙田的照片。宽阔的田野里,他骑在牛背上,将一块石头放在耙田工具(耙子)上,用手拍牛,驱使牛前进,耙子在石头重压与牛的牵引力下缓缓移动。我恍惚看到茫茫大海中,渔夫划着一叶小舟,在暴风雨中艰难求生。耳畔还回响着他说今年最热那几天,因为心脏病突发,早上牵出去的牛中午没有去换一个遮阴的地方,傍晚去的时候,一头牛已经热死了,500多斤,市场价可以卖8000多元啊。略带沙哑的话语中隐藏着一个不幸男人的悲痛。
⑩于是我在日记中郑重写道:
牛背驮着你,驮着朝阳和晚霞
枯萎的老腿消瘦多年的风雨。
我看见犁耙在石头重压下,与水田蜗行
你在牛背上吆喝一声,牛角弯弯,
弯成时光的脊背。
磨破的牛皮,碾碎光阴,碾碎余生卑微
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会馥郁传香。
选自《垫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