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①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世言雕版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②《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批《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③率雕版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燕语》)
[注]①冯瀛王,即冯道,历仕后唐至后周,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②监本,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是官刻本的一种代表。③字书,识字课本;小学,传统的启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