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活动一:探“春山”

《全唐诗》中“山”是出现次数第二多的字,“春”则是出现最多的季节,“春山”是诗人们最感兴趣的时令风光。小组成员特查找资料,探究“春山”这一意象的内涵。

“春山”探究单

材料一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摘自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折射出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材料二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摘自王实甫《西厢记》)

秀美的“春山”成了女子____的代称。

材料三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摘自欧阳修《踏莎行》)

春色象征着美好,可两首诗的“春山”寄托的情感并非是喜悦美好。

材料四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摘自辛弃疾①《满江红》)

材料五

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李流芳《十八涧》诗: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嗟'。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摘自张岱②《西湖梦寻》)

世间春山相同,不同的人却生发出不同的情感。张岱笔下幽美的九溪十八涧当时也消失在岁月长河中。从“春山”中,我们看到的是古人游春赏春的深层理由一―对内心精神世界的审视。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将领、文学家,少年时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寄寓于词作之中。②张岱,明末清初人。少为纨绔子弟,纵情享乐。

    故国倾覆后披发入山隐居,以著书立言为精神寄托。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