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声之外的“动物语言”
①自然界的动物不仅用声音来交流,它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
②许多哺乳动物能做出丰富的面部表情,作为叫声之外的第二语言。近年有研究显示,人类的基本面部表情有27种,黑猩猩有13种,狗有16种,而总是拉着一张大长脸的马居然有17种!只不过动物脸上“很像人”的表情,未必和人类的类似表情是同一个意思。就拿我们熟悉的狗来说,它们嘴巴微张、嘴角上翘的“微笑”,很多时候其实是在表达紧张、焦虑或痛苦。
③通过化学物质释放的气味,很可能是动物最早的沟通工具。身为腔肠动物、连眼睛都没有的海葵就很原始,比如成群栖息的绿海葵,如果其中一只绿海葵受伤,它就会向周围释放一种名为“绿海葵素”的化学物质,来警告周围的同类。其他绿海葵在闻到后就会纷纷缩起身体,逃避危险。还有许多哺乳动物能通过粪便、尿液、分泌腺释放的气味,闻出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体状态,乃至与自己的血缘关系等一大堆隐私。
④在动物园里,经常能看到猴子们坐在一起梳理毛发。就像人类社会的朋友聚餐并不是只为吃东西,理毛对于猴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社交,也是它们联络感情、巩固地位的重要手段。相互倚靠、抚摸、拍打等肢体语言,在许多动物的社交礼仪中都很常见,甚至能像开关一样改变对方的行为。比如猫、狗、鼠、兔等许多哺乳动物的幼崽,只要一被母亲叼起,大多就会一动不动,乖乖停止活动。
⑤躯体一震就能释放500伏高压电的电鳗,并不是唯一掌握这门神奇功夫的。至少有500种鱼,都有类似的放电器官。不过其中绝大部分并没有电鳗这么强的放电能力,它们发出的电流,主要不是为了电死猎物,而是用来感知环境和联系同类的。会发电的鱼,一般生活在水质浑浊的河流、海湾环境,视力在这里几乎没用。于是在演化中,它们的眼睛变得又小又弱,却拥有了向水里放电的能力。释放和感知电流的器官,在侧线(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配合下简直能当“雷达”使,可以轻松锁定猎物、发现障碍物和掠食者。
(取材于《动物你在干什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