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初来乍到,听说山城最好吃的东西就隐身在这样的市井街巷里。傍晚6点,老火锅融合着浓厚牛油的香气,流溢在巷子每个角落。经典的重庆火锅到底是属于共享的美食,独食则有些落寞,所以我常常四处寻找山城里一个人也能享用的美食。街道的转角或不起眼的小巷深处,隐藏着能真正调动山城人味觉的小吃——小面。
小面是发源于重庆街头巷尾的一款特色面食。没有臊子的素小面调味料丰富,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来提味儿——大红袍花椒、辣椒油、豆瓣酱、甜面酱、猪油、大葱、生姜、大蒜、盐、白糖、芝麻酱、酱油、香油、碎米芽菜、熟花生米、榨菜等近二十种。有臊子的则是杂酱面、牛肉面、肥肠面、酸菜肉丝面等。一碗重庆小面麻辣当先,面条筋道,汤鲜而味醇。来来往往的食客们往那露天搁着的凳子上一坐,痴心等着。就像此刻我在巷角的小店,等待那碗属于我的小面。不多时,一碗热腾腾、红艳艳的面条就被跑堂小妹搁在临时搭的桌子上。
有个人开着轿车跑了几公里来吃面,却赶上桌满了,又着急,就直接从跑堂小妹手里接过面,从旁边抽来一个塑料凳,直接坐下端碗吃。据说,那人在这小店里吃了十多年的素小面,从一个年轻推销员到上市公司高层,爱到骨子里的,始终是这简单的一口。
“调料就是那些,面条看起来也差不多。但是调料怎么配,比例如何,怎么炒制;门道多得很,连制面条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私方’,所以味道才有高下之分呀!”“其实呀,有没有‘秘方’在其次,关键是咱老百姓喜不喜欢你这个味道。”一位正在用餐的大伯说。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二】重庆小面的由来
重庆小面独特的味道因何而来?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地理与气候的影响:重庆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食物易腐。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人们发明了各种腌制和晾晒的方法。面条便是其中之一,因其易于保存且制作简单,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经济因素:在古代,重庆是一个商业重镇,码头文化盛行。为了满足大量劳动力的饮食需求,面条这种快速、方便的食物应运而生。小面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实惠、快速充饥的美食。文化交流的产物:重庆作为交通枢纽,汇聚了各地的商人和移民。他们带来了各自家乡的风味和烹饪技术,与当地的食材和调料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庆小面。
目前重庆主城小面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绝大部分小面馆的经营规模仍是以小规模、小作坊、分散式经营为主,抵御风险能力弱。②重庆小面煮熟后放置时间一长就会“黏”在一起,特别不适合较长距离的外卖服务,从而影响重庆小面特别是知名小面的销售。③多数小面馆无法适应“互联网+”的时代需求,且管理理念、经营思维相对陈旧。
为支持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壮大,某区制定了重庆小面产业专项奖扶政策。一是在物业政策方面,减免工业厂房、电商产业园物业租金;对购置工业厂房或商务楼宇的企业,根据企业购买面积的大小按比例进行奖励。二是在专项政策方面,主要针对固定投资、电商拓市、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三是在品牌建设上,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出口产品认证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的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
【材料三】吃面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四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啦!”“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一挥手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也藏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