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人画新天地
郑岳华
宋徽宗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他在艺术方面的天分和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他的身体力行的推动下,宋代的绘画达到了崇尚真趣的写实主义高峰。同时,宋代重文治,对绘画观念的影响极为重大。据《宋史》记载,当时画院“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全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解艺,观其能通画意否”(卷一百五十七)。对诵读经律的要求,是从体制上为绘画追求表现“理趣”作出了规定,并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听琴图》上部有宋四大书家之一——蔡京题画诗一首,左侧有赵佶瘦金体“听琴图”三字。后世据此判定该画为赵佶所作,但亦不能排除由画院高手所作,而由徽宗题款这种可能性。但此画为赵佶所认可和欣赏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在刻实肖真的基调上追求“____(A.理 B.雅 C.谐)趣”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赵佶的《听琴图》无疑是该艺术风格的典型范例。该画表现的是大块式的闲雅精致的生活状况。在虬曲的松树下,坐着身着皂黑色纱袍,气定神闲低首抚琴的赵佶本人,其背后几竿疏竹,摇曳生姿。左侧为一着青色长袍的文士,正侧耳凝神静听,似乎在努力分辨音律,旁边一小童拱手侍立。右侧为一着绛红色长抱的文士,手执团扇,似已沉浸在琴声之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绘画的功能始终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以伦理的“善”为目的的劝诫作用,一方面是以审美的“趣”为目的的欣赏作用。唐末以来,经五代直至宋初,人物画的题材主要是宣教作用的佛道肖像占主流,而部分描写皇家宫廷生活,其目的亦是为统治者的爱好和信仰服务。而在《听琴图》中,“成人化,助教化”已不再是绘画的主要目的,我们看到一种新的追求,它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而融入诗境,达到抒情表意,从而完成画家自我人格完善的“适情”和“达性”的目的,简而言之,文人意识开始影响绘画,并成为画家追求的方向。
蔡京的题跋亦是文人意识影响绘画审美心理的另一证据。在宋徽宗以前,画面题款的内容从未见到能在画幅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并以诗画合璧形式出现的情况。它说明在这时期画家开始有意识地用绘画的文化性加强绘画的地位,同时减弱人物画长期以来承担的宣教作用,以此来满足文人的审美情趣。宋代画论中开始有多处提到诗与画的融合,包括以诗为题材进行创作。画中有诗渐渐成为中国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自觉追求了。在《听琴图》中,诗文在画幅中占据重要位置,诗画合璧,为画面增色不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