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05-18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弹幕礼仪”源于日本二次元网站Niconico,是平台设立并要求平台用户遵守的弹幕发布规范,后为B站所沿用。弹幕礼仪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倡议,二是禁止。在弹幕礼仪中,禁止的条款更多,而且细则也更全更详细。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引战”弹幕的界定与禁止。这里的“引战”指的是针对内容创作者或特定群体的挑衅、攻击,意图引起亚文化圈的“战争”。青年亚文化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圈子,彼此之间如同部落,缺乏尊重和理解。当不同的亚文化圈子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发生网暴现象。当有外人对圈子的文化与价值观产生威胁时,圈内人会团结一致(抑或由领头人号召团结一致)应对外部挑衅,动用舆论势力对其他亚文化圈形成话语镇压。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反制行为,因此亚文化圈的反制往往带有非理性的情绪化特征,也就是集体情感的宣泄。因此,圈子的冲突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个别的引战弹幕很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的蝴蝶效应。所以,亚文化意义上的圈子也需要一定的“礼仪”以推动尊重理解、约束言行举止,从而尽可能避免圈子冲突带来的失范问题。弹幕礼仪中对“兴趣爱好引战”的特别禁止,正是亚文化圈自我约束的体现。

反“引战”的含义不止于调和亚文化圈,更在于倡导“合适”的弹幕评论价值理念。这种“合适”有两重含义,一是“合时”,二是“合群”。弹幕礼仪明确规定,禁止散布“不合时宜的”嘲讽性或争议性内容,以及容易引起视频观众“普遍反感”的言论。

除了明确反对“不合时宜”的引战弹幕外,与视频本身内容不相关的弹幕、无意义的弹幕也被明令禁止。这类弹幕可以用“不合内容”概括之。此外某些观众在视频中“刷”与视频内容不相关的“烂梗”。梗文本的意义生产方式就在不断的“放置”行为当中——观众将这种连续不断的放置行为称为“刷”,也就是“刷梗”——“刷”的次数变多以至于令观众产生厌恶感也就成为“烂梗”。部分过气的“烂梗”依然能和视频产生意义关联,但其并不符合观众“不想看到烂梗”的情感需求。因此,B站特意标明不鼓励“过度跟风”的弹幕评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B站对“KY”弹幕的限制条款。“KY”是网络亚文化术语,来源于日语,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而这个“气氛”往往指的是视频内容营造的情感氛围。在弹幕语境中,就是发表与视频及观众情感氛围不相称的弹幕,包括但不限于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秀优越感的弹幕。

B站通过禁止或不鼓励发布相关类型弹幕,维护了视频创作者、观众的尊严,维护了视频良好的弹幕氛围。弹幕礼仪作为平台自我规范的规章制度之一,彰显了网络亚文化的自律性。

(摘编自《弹幕礼仪中的亚文化自律与美学追求问题》)

材料二 分享动机中自我分享的特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研究发现自由表达和披露信息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奖励,共享个人观点能够取得与获得钱财与食物一样的大脑脑电波。而这种分享的欲望使构成了一种消费动机。弹幕有着社会化媒体中让人们彼此之间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作用,比起传统的评论体系,弹幕使得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够强制性地被所有人看见,因而更易激发人们的分享动机。弹幕产品由于其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将自己的思想分享出去,更好地满足了人们自我展示的需求,因此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采用。

文化需求随着传媒技术在进步,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从电影大银幕到电视再到电脑和手机,屏幕越来越小,随之而来,同时观影人数也越来越少,但人们对于观看时与人沟通的需求却并未随之下降。特别是现在活跃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一方面有着对群体观影的渴望,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做简单的传播接受者,同时他们对于网络交流的接纳程度和需求刚性都比较高,这便促生了他们对弹幕的消费。弹幕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排解孤独、寻找同好的需求,A站的春晚宣传语“我不孤单,因为这里是AcFun”就直接点明了这一点。同时,弹幕的最初用户御宅族们由于属于亚文化,处境比较尴尬,而借助弹幕网站这一高度同质化的网络社区,亚文化群体可以找到“一起玩的人”,从而舒缓自己焦虑的情绪。发送弹幕像是一种仪式,是青年对“家长社会”的某种抵抗,在这一过程中寻找亚文化群体的归属感和脱离规训的片刻之欢。

产品卷入度是指消费者基于其自身固有的欲望、价值、关心而对某一产品所感知到的重要性和关联性程度。弹幕通过提高产品卷入程度的方式来影响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本次调查显示,在使用弹幕网站观看视频的受访者中有65.88%会选择在弹幕网站观看相同内容的视频。这是因为,在普通的视频中,观众是单纯的受众,仅能被动接受生产者产出的内容,而弹幕将评论叠加在原视频之上的方式使得用户发出的弹幕成为了视频的一部分。在弹幕体系中,用户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达到对原产品二次创作的效果,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解释或增添视频的内容,甚至使其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这满足了弹幕消费者的存在感和控制欲。一旦用户习惯了这种弹幕创作形式,同样的资源,用户会选择在弹幕网站观看。另一方面,因为有了自身的再加工,使得用户对产品有了归属感,而当人们觉得自己对某样东西负有责任的时候,就会更积极更重视,进而使产品卷入度提高,相应地刺激和强化了进一步的消费行为。

(摘编自《弹幕网站的消费心理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七天

余华

(一)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没有人会来悼念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进去时一个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的骨瘦如柴的人迎面走来,我觉得他的脸上只有骨头,没有皮肉。

他看着我五官转移之后的脸轻声说:“您来了。”

(二)

死后的第三天,我游荡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雪是明亮的,雨是暗淡的,我似乎同时行走在早晨和晚上。

我看见自己出生的情景。四十一年前,我被一位年轻的扳道工捡了回去。这位突然成为父亲的年轻人,不知所措地看着浑身紫红啼哭不止的我,我肚子上的一截脐带伴随我的啼哭不停抖动,他还以为我身上长了尾巴。他焦急之时想起来一位名叫郝强生的扳道工同事的妻子三天前生下一个女孩,他用自己的棉袄裹住我,向着郝强生的家奔跑过去。

我父亲杨金彪和他的扳道工同事郝强生坐在外面的房间里,那时我父亲只有二十一岁,他擦着脸上的汗水,详细讲述了发现我的经过。郝强生明白过来,说他刚才吓懵了,因为我父亲连女朋友也没有,怎么突然冒出一个孩子来。我父亲像个傻子那样嘿嘿笑了几声,接着担心我可能是一个怪胎,他说我身上长着一根尾巴,而且是长在前面的。

(三)

我的童年像笑声一样快乐,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毁坏父亲的人生。他没有女朋友,婚姻遥不可及。虽然郝强生和李月珍夫妇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可是那几个姑娘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不是在给我换尿布就是在给我织毛衣,这样的情景让她们微笑一会儿后转身离去。

我四岁的时候,一位比我父亲大三岁的长辫姑娘出现了,她没有看见换尿布和织毛衣的情景,看到了一个模样还算可爱的男孩,她伸手抚摸了我的头发和脸,当我叫她一声“阿姨”后,她高兴地把我抱起来,让我坐在她的腿上。她的这些动作,让我父亲心慌意乱地看见了一丝婚姻的曙光。

当我父亲和这位姑娘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他们必须谈到我了。父亲开始向她详细讲述起了我,从四年前听到我的啼哭,把我从铁轨上抱起来开始,讲述我四年来成长时的种种趣事,他讲到我的时候是一个幸福的父亲,而且还是一个骄傲的父亲,他讲述我的种种聪明小故事,他认为我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孩子。他从来没有那么长时间说过话,当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即将成为他妻子的这位姑娘冷静地说:

“你不该收养这个孩子,应该把他送到孤儿院。”

我父亲一下子傻了, 脸上洋溢的幸福神色顷刻间变成呆滞的忧伤表情。他陷入到情感的挣扎之中,那时候他已经深爱这位姑娘了,当然他也爱着我,这是两种不同的爱,他需要在这之间选择一个放弃一个。

我父亲痛苦不堪,他就像是一条情感湿润的毛巾,我和这位姑娘抓住这条毛巾的两端使劲绞着,直到把里面的情感绞干为止。他把双手放在膝盖上,头埋在手臂里呜呜地哭泣。一会儿后他猛地站了起来,说:

“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找杨飞。”

父亲的人生回到了我的轨道上。他从此拒绝婚姻,我一根筋的父亲认定在我和姑娘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他说:

“我只要杨飞。”

(四)

我寻找我的父亲,在骨骼的人群里。此时已是死后第六天,我知道即使父亲站在面前,我也认不出来,但是他会一眼认出我。我迎着骨骼的他们走去,期望中间有一个声音响起:“杨飞。”

我先碰到了李月珍,她曾遇到过父亲。她说父亲走进殡仪馆的候烧大厅,就像我第一次走进那里一样,听着候烧者们谈论自己的寿衣、骨灰盒和墓地,看着他们一个个走进炉子房。他觉得候烧大厅应该有一名工作人员,他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当一个迟到的候烧者走进来时,他不由自主迎上去为他取号,又引导他坐下。有一天,他的右手无意中伸进流浪汉给他穿上的破旧蓝色衣服的口袋,摸出一副破旧的白手套,他戴上白手套以后,感到自己俨然已是候烧大厅里正式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他在候烧者面前彬彬有礼行使自己的职责;日复一日,他满怀美好的憧憬,知道只要守候在这里,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他就能见上我一面。

李月珍的声音暂停在这里。我知道父亲在哪里了,殡仪馆候烧大厅里那个身穿蓝色衣服戴着白手套的人,那个脸上只有骨头没有皮肉的人,那个声音疲惫而又忧伤的人,就是我的父亲。我看见父亲步履沉重走过来,我起身迎上去,挽住父亲空空荡荡的袖管,里面的骨骼似乎像一条绳索那样纤细。

父亲没有目光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感到难以言传的亲切,我叫了一声:

“爸爸。”

父亲低下头去,哀伤地说:“你这么快就来了。”

“爸爸,”我说,“我一直在找你。”

父亲抬起头来,没有目光的眼睛继续看着我,继续哀伤地说:“你这么快就来了。”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杨炎,字公南,凤翔人,美须眉,有风仪,博以文学,早负时称,天下翕然,望为贤相。迨至德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疠,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赋敛之司数四,而莫相统摄,于是纲目大坏。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猾吏,因缘为奸,或公托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吏职之名,随人署置;俸给厚薄,由其增损。故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休息。吏因其苛,蚕食千人。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

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善而行之,诏谕中外。

(节选自《旧唐书·杨炎传),有删改)

材料二:臣闻:王者之贵,生于人焉;王者之富,生于地焉。故不知地之数则生业无从而定财征无从而计军役无从而平也。不知人之数,则食力无从而计,军役无从而均也。不均不平,则地虽广、人虽多,徒有贵之名,而无富之实。

臣伏见今之人,舍本业趋末作者,非恶本而爱末,盖去无利而就有利也。夫人之趋利者甚矣,苟利之所在,虽水火蹈焉,虽白刃冒焉。

当今游惰者逸而利,农桑者劳而伤。所以伤者,由天下钱刀重而谷帛轻也。所以轻者,由赋敛失其本也。夫赋敛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计夫家以出庸,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则谷帛之外,又之以钱。钱者,桑地不生铜,私家不敢铸,业与农者,何从得之?至乃吏胥追徵,官限迫蹙,则易其所有,以赴公程。当丰岁,则贱籴半价,不足以充缗【注】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债。是以商贾大族,乘时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垄疲人,终岁勤力者,日以贫困。

(节选自白居易《策林》,有删改)

【注释】缗: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节气是群芳谱,是山水画,但是很显然,诗意绝对不是节气的主旋律。节气首先是对劳动的礼颂,是对生产的致敬。每一个节气对应的都是农时,对应的是彼时的劳作和辛苦。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气就是耕作图,是古人对农时、农作进行网格化精准管理的一种备忘录。勤劳豁达的中国人,并没有被微薄的收成所击垮,而是顺应自然、躬耕不辍、天人合一、取宜守则,于苦中作乐,于忙中养心。②芒种,忙种,既要收割麦子,又要开种水稻,既充满收获的喜悦,又播种新一轮的希望,③日子在苦累但美好的情愫中度过,④苦当然不是财富,当然不值得夸耀,但是把苦修炼成为一句句的谚语、一个个的节气,农民怎么就不是生活的艺术家?

更多的时候,节气充盈着生生不息、叠翠垒彩般的生命智慧。节气节气,一个节字,加一个气字,蕴藏了古代中国人对宏大宇宙的极致概括和对个体生命的精微把握。我曾长时间认真冥思,有没有可能从浩如烟海的辞海中找出两个字来替换节气?后来我断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节气——节,是节律、节奏、节令、节制、节操, 是人对自然、生命和社会关系的颖悟、让渡、呼应和珍重;气乃天地正气,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之所谓力与美,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阴阳平衡、美美与共,是万物相搏竞荣的蓬勃活力和有序就位。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