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6510593
日期: 2024-05-08
期末考试
文明与城市(24分)
阅读理解(47分)
 文明与社会;对文明社会的畅想古已有之,班级组织“绘制理想社会”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天下善治也,万民同德。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 , 其视颠颠。当是时也,万物群生,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乌鹊之巢可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注释】①填填:脚步迟重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们行为悠闲自得;②颠颠:朴实直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们朴实纯正;③乡:住所。

(选自《庄子·马蹄篇》,有删改)

【丙】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文明与人类发展;人类与文明共生互利。小华决定探究“文明与人脑进化”的话题,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人类演化阶段(部分)

文明特征

脑容量

能人

(200多万年前)

制造工具,小群体式的聚居生活

约680毫升

直立人

(距今180万~30万年)

懂得用火,有声语言,

相当复杂的文化活动,如使用符号

1000毫升以上

智人

(距今25万~4万年前)

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复杂的文化活动,如宗教仪式和艺术出现

1300毫升以上

(数据资料整合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人类进化的一个标志是大脑体积越来越大,智力越来越高,即“脑功能由脑容量决定”理论。但绝对如此么?尼安德特人就是推翻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反例。(①一个理论被提出后,人们需要用实践对其做出检验,被验证一次、十次、一百次,都不能证明这一理论是对的;而只要出现一个反例,该理论就被推翻。

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脑客量1520-1600毫升,晚期智人的平均脑容量1282-1416毫升。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在智力上比不上晚期智人。如果仔细观察尼安德特人的脑袋,你会发现其脑袋向后不对称突起,这部分容纳的是大脑的枕叶,负责视觉。再结合尼安德特人更大的眼眶孔,可以判断他们具有更好的视力。(②这与尼安德特人穴居在较高纬度的北欧有关系,通常,纬度越高的地方,光照强度就越低,加上洞穴较为昏暗的环境,这就要求人眼视力要足够好)与尼安德特人相比,智人的额头部分更大,这里是额叶,负责语言、社交、情绪和逻辑思维,属于大脑中更高级复杂的能力。尼安德特人的大脑袋是为了更好的视力,而智人的大脑袋是为了更高级的语言、社交和思维,这也意味着智人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先进的社会文明。可见,脑容量大不一定聪明。

(摘编自知乎:江泓《脑容量大就一定聪明吗?》2019年12月1日,有删改)

材料三

对于人类脑容量的激增,存在两种普遍认可的理论:第一,生态因素,人脑体积增大是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社会因素,社交的需求是推动大脑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到底谁起关键作用,这个问题也许会有答案。

我们无法回到原始社会,但鸟类大脑的进化或许能让我们窥探人类大脑的进化。《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海岛鸟类的大脑比其大陆近缘种的大脑更大。海岛和大陆的鸟类的社交需求差异不大,甚至大陆鸟类因环境良好,社交更频繁。对此,作者认为是海岛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促使鸟的大脑容量激增。海岛环境一旦恶化,鸟类生存下来极其困难,间接迫使鸟类探索并依赖更复杂的行为反应,从而促使鸟的大脑进化。

人类文明的进化也是一段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的历程。如人类祖先曾向北方迁移,通常,纬度越高的地方,光照强度就越低。那么,如何在昏天黑地里看清东西呢?这要求人眼的视力必须足够好;此外还需要大脑运算能力跟得上,才能较好地处理图像解析结果。因此,人类的双眼变得更加锐利有神,脑容量也因此增长。

综上,大脑演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生态因素,而非社会因素。

(摘编自《人类大脑的进化》,《自然》2018年5月,尹烨《生命密码》2022年20页,有删改)

阅读完三则材料,小华准备撰写“文明与人脑进化”探究报告,请你协助他完成。

“文明与人脑进化”探究报告

问题一:越先进的文明,人脑体积越大么?

结论

⑴【补结论】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帮小华补写结论,注意结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思路

文明特征越复杂,脑容量越大。

尼安德特人是重要的反例。

尼安德特人平均脑容量明显大于智人。

尼安德特人在智力上比不上晚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大在视力区域,而智人的脑容量大在语言、社交、思维区域。

⑵【释疑惑】小华不明白为什么材料二要在①②两处括号里进行补充说明,请你任选其中一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问题二:为什么随着文明的发展,人脑体积越来越大?

结论

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脑体积增大是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路

⑶【理思路】请你根据材料三,帮小华补写完整下面问题二的探究思路。

海岛鸟类的大脑比其大陆近缘种的大脑更大。

①    

②    

③    

问题三:在当下的文明社会中,我们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己的大脑?

结论

⑷请你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帮小华补写结论。

第一,在学习生活中多参与社区、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依据材料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文明与生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黄河是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请阅读文本,思考黄河对中华文明的滋养。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

贾平凹

①黄河被称为天下黄河。它诞生在巴颜喀拉山下,少年游荡于青藏寒地,而当知道了遥远的东南有大海,便掉头大行,经过了黄土高原,这就是晋陕大峡谷。

②大峡谷从府谷县的河口镇起,到河津的龙门,其实还可以延长,到秦岭的潼关吧,全长一千多公里,岸深一百米甚或二百米。

③世上的路首先是水走出来的。黄河深刻出了大峡谷,大峡谷又将它束缚其中。越是束缚越使最柔软的水坚硬如铁。它奋斗,呐喊,生长和完成着自己的青春,囫囵的黄土高原也自此一分为二,一半给了陕西,一半给了山西。

两岸隔绝,河声充满,只有黑鹳和白琵鹭凭空往来。站在山西永和县的岸上看到了乾坤湾,站在陕西清涧县的岸上看到了太极湾。那是黄河九十九道湾中最神奇的两湾,西窄东宽,东窄西宽,入湾至出湾都是几百米,状若左右葫芦。到壶口去呀,壶口是黄河突然下跌,如一脚踏空了,溅起千堆雪。石门下去的大梯子崖,那是河东岸的一个缺口,斧劈刀削般危险。有瀑布,被风吹起,飘然如烟。而栈道其上,若游人经过,从河道看去,真的在“飞檐走壁”。如果再往陕西的佳县,再往山西的麒麟滩,千米长的水蚀浮雕镶嵌于绝壁,两岸山峦起伏,乱石堆砌,散者如塔,聚如城堡。

⑤面对着大峡谷无数的景点胜地,能想象黄河寻找出路是多么地艰辛:日瘦月小,星寒云低,它在横冲直撞,冲撞出的沟壑峡崖在不断地坍塌,无数的堰塞湖,壅堵滞流,只能千回百折,有大孤独啊,是真的沉痛。有哲人讲,当你遇到风暴的时候,你不要给神说风暴有多大,而是给风暴说你的神有多大。黄河那时的形状正该如是。

⑥大峡谷上下差不多有六十五条小河汇入,而祖籍在这里的或外籍人来到这里的,也意识到身上的每一条血管也是黄河的支流,他们便都有了黄河的秉性,大气,豪迈,包容,向往远方,从此英雄风气流转。轩辕在西岸有陵,尧帝在东岸建庙,汉刘彻来后土祠祭祀,李自成登白云山发愿。

⑦黄河远行,留下来的是坚守而顽强。千百年里,干旱使居家只能在土崖下凿窑,西湾的民居在斜坡上层层叠叠;李家山村则选择了一条梁的两边沟,窑洞从沟底直达梁头各居其是,互不干扰。这里条件艰辛,但生活从不将就。高粱、谷子、荞麦、豆类和土豆,把地里所有营养所有颜色都聚集起来,做出谷面窝头,豆面抿尖,红面旗子,小米捞饭。尤其是枣,到处都是枣林啊,秋天里满山红遍。这里的枣是世上最好的枣,因为它们能听到黄河涛声。再就是开山和钻水了,开山就是挖炭,钻水就是撑船筏。挖炭的人家用红纸裹炭,放在门槛两旁,称它们是“黑汉”,还贴上“瓜子人人”。“瓜子人人”后就衍变成了剪纸,鱼虫花鸟、山水人物,遍贴家中各处。钻水呢,从河口镇到碛口镇从来都行船筏,大峡谷的号子声闻于天。除了船筏,陆上忙碌的赶脚人也都能唱,随口编词,任意起调,这就形成了大峡谷特有的民歌。

⑧那是一个早晨或是晚上,黄河终于走完了黄土高原,冲开了最后一个关隘,那是惊天动地的轰鸣。应该想,当黄河回头一看,叠峦重嶂的关隘竟然薄如门扉,伟大的胜利在最后成功时是这般容易。黄河冲出来已经是龙的形象了,所以更叫作龙门。

⑨从龙门再往南二百里,河面开阔,汪洋一片。但黄河既然是天下黄河,大峡谷经过仅只是它的一段行程,大海还在召唤,它抖擞着力量,几百米数千米的河底被卷起,整个河在滚翻,是在嘿动,在聚劲,在誓师。而正是在这二百里,黄河成熟了,也成熟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西岸的大荔、合阳、韩城,东岸的运城、临汾,产生了那么多的圣君明相,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单就文学,司马迁,司马光,王维,柳宗元,这就够了,应是中国最最聚文气的地区了。

⑩黄河继续南行,迎头拦着的就是华山潼关。潼关为雄关,崖头狰狞,壑底阴寒,怪石嶙峋。山河互答,共话天下格局,于是,黄河再没有南下与长江相会,它就在北方,而转头往东去了。

⑪这该是再一次伟大的转折,于是东岸就有了鹳雀楼,历史让王之涣登上楼头,看到了那最壮丽的场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5日01版,有删改)

作文(45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