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10360397
日期: 2024-06-16
月考试卷
积累与运用
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空尤美,望之肝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游,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串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中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朗,风霜高活。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捉携。往来而不绝者,君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中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航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中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中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野,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两禽鸟知山林之乐,两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中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王

汤祥龙

    白厂长喝茶并不很讲究,没有茶叶,白开水电行,可厂里有人见了他,总是笑着喊他“壶王”。原来,他家里有一只紫砂茶壶,据见过的人说,这只紫砂壶如果拿到国际博览会上去展出。也许根本不算什么,可在他们这家一千多人的厂子里。称得上是“稀罕之宝”了。壶身虽然只有拳头大小,可造型十分奇特,整个壶看上去就像一截梅花树桩,两三枝枝丫曲曲弯弯地饶着壶身。梅树的特征、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厂长珍如宝物,只有遇到贵客登门。才让儿子把“壶王”拿出来。

    星期天,他们厂的李师傅突然登门拜访厂长来了。李师傅是厂里的发明大王,平时从不外出串门,白厂长一见,连忙吩咐儿子端上“壶王”。

    不知怎么搞的。李师傅伸出双手,却没能接住白厂长递过来的“查王”,只听“叭”的一声。那只紫砂壶顷刻间变成了碎块,白厂长的儿子见此情景,吓得脸都变了色。他记得自己:有一次只是不小心重重地碰了一下壶盖,就差点儿挨父亲打呢!

    “这,这不是那把壶王吗?”发明大王也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惊呆了。.

    “没事,没事,反正早晚总是要碎的。你请坐。”白厂长毫不在意似的挥挥手,转身对呆立一旁的儿子说道,“快去拿包烟来!"

发明大王赶紧摸出自己带来的烟。两人默坐了一会儿,李师傅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向白厂长告辞了。发明大王一走,白厂长赶紧蹲下身子,把地上的那些碎片小心地整理起来。儿子见状。故意说道:“爸爸,瞧你,刚才你不是还说没事吗?”

白厂长叹道:“孩子,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啊!”

    “那你刚才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呢?"

    “孩子。你不懂,李师傅今天是第一次登我们家的门,要是让他背上了思想包被,他以后还会来吗?”

    翌日清晨,白厂长去厂里上班。

    “白厂长!"厂组织科谢科长忽然喊住他,笑着说道。“厂长,你真有办法啊!”

“什么办法?”白厂长不解地望着他。谢科长认真地问道:“你昨天是用什么办法留住发明大王的呀?这家伙昨天在我家里问着非要调走不可,我让他来找你,可过了会儿,他又回来对我说,他已经找过你了,决定不走了。我感到奇怪,后来想你可能向他许了什么愿。”

白厂长听了。不由一怔。他实在不知道发明大王是为了调走的事才来找他的。见谢科长两眼愣不然地审视着自己,他连忙摇头大笑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哈哈.....

    [注释]汤祥龙。男。江苏无锡人,做过操作工、检验员、仓库保管员。工会干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神寄生的能力

    一个写作者的写作初期,往往依靠直接生活积累,或者说以直接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这种例子很多的,比如知青作家。新时期文学以来,大量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写出来的,也可以说他们在书写自己的直接生活积累。

    工厂生活是我文学素材积累的第一损金,我开始写小说就是以工厂生活为主的,也就是所谓工业题材。

    然而。大家也看到很多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他的亲身经历或者直接生活积累。比如没当过警察的人,把警察写得活灵活现。没进过监狱的人,把大墙生活写得惟妙惟肖。甚至男作家写女人,也不比女作家差。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引出“别人的往事”的概念。

    一个写作者要有将他人往事变成自己往事的能力。比如,通过阅读前人的回忆录,我得知了前人的童年生活,那么我便进入了他的童年世界。渐渐将他替换为我,将他的往事变成我的往事。于是我们获得了“提前出生效应”,或者“前世生活经历",将自己的生命向前延展,你便赢得了120岁的生活阅历。作家,就应当有这种异乎常人的感——他山即我山。他人即我。前世即我世。

    一个写作者通过间接生活积累的方式,将他人的往事化作自己的往事,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化作自己的生活积累,这正是一个写作者精神寄生的能力。

    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首先在于发现,然后将自己融入其中,甚至反宾为主。这种能力,不是虚空的也不是玄幻的,我将其命名为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

    中学时代化学课老师讲“溶解“概念时,肯定提到过“溶质”和“溶制”这两个词语。以一杯茶水举例,茶叶是溶质,开水是溶剂。溶剂冲泡溶质,沏成一杯茶。

    把生活积累比喻为溶质即茶叶,溶剂则是作者的能力。你有多少溶剂,就能沏开多少溶质。这是一个精神化的过程。溶质是物质的,浓剂是精神化的,溶质是生活积累的素材,滨剂是作家的能力。一个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大小。就看你有多少溶剂了。

    写作者是生活的寄生虫。他寄生于社会生活,寄生于历史资料,寄生于他人的回忆录,专生于所有不属于自己但是随时可以溶解的客体。从这个意又讲,写作者就是掠夺者,就是索取者。这使我想起婴儿时代,我们在母亲怀抱里理直气壮地吮吸妈妈的乳汁,稍不满意哭泣。这使我想起童年时代,我们掠夺小伙伴的玩具,我们向大人索取糖果,这一切将延续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只不过我们成人了,我们却以别样的方式掠夺与索取着,然后将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将“前人的往事”或者说“他人生活积累”化作你的写作资源,这反映了写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它更加逼近文学创作的本质,之后经过我们的重建与虚构,更加真实地传给别人。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