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测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14
开学考试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36分)
材料题(共计3大题,共计27分)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现代经济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越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膽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会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泰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当时的政党均大力提倡“尽孝”,并将该概念提高到“尽忠”层面,作为团结民众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武器。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现在世界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又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联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做了详细规定。

——摘自朱海龙欧阳《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

论述题(共计3大题,共计3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

主要活动

1949—1977

20世纪50年代,外文局创刊了《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杂志,为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成功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对苏联“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回击……20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邀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展“乒乓外交”等等

1978—2011

外交传播媒体《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中央电視台国际卫星频道等创立,1991年,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六大央媒与中国外文局组成“外宣国家队”,形成复合传播架构,2001年以来“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外交话语成为21世纪初中国外交传播的主旋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以来

建立“1+6+N”(即1个旗舰媒体+6家央媒+其他部门)“融媒矩阵”,各类自媒体、智库存民间团体等被吸纳进外交传播队伍,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围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核心目标展开,如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组织召开“金砖国家媒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及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节目

——摘编自杨明星《新中国70年来外交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时代外交传播的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