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2022年5月中考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02
中考模拟
选择题
综合题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促进各地区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不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扩大,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布局: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近代以来的中国不断向外学习,翻译专业应运而生。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上3个时期翻译界与外语学习的状况,可了解到中国与国际交流的历程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学堂和从事翻译的机构。京师同文馆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20余种。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学。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翻译出版的数据。

翻译领域

工程技术

纯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农业

百分比

58%

24%

14%

14%

出版的翻译书籍语种

中国本土

译自俄语

译自其他

百分比

49%

45%

6%

材料三:英语的学习在新中国经历了很多的曲折。1952年开始,各大学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英语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1983年,高等学校各种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如下:

外语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西语

阿语

其他

人数

22211

1318

1268

1613

3591

117

31

213

材料四:小李是英语系的学生,她做了以下表格准备翻译成英语。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题示例(不能照抄):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1980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

1997年

香港回归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8年

成功举办奥运会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