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临海市、新昌县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适应性考试(三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14
高考模拟
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
边疆的有效治理是丝绸之路畅通古今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龟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重镇。唐朝统一西域后,将安西都护府的府治从西州移设龟兹。龟兹作为西域军政中心地位的确立,对其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营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为保障双方的交易顺利进行,安西都护府专门设置有负责突厥马匹交易的“突厥院”⋯⋯“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名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

——摘编自张安福、卞亚男《安西都护府与唐代龟兹商贸的发展》

材料二:从9世纪末到13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又畅通了,马可·波罗就是沿着陆路东来的,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东西海上交通发达起来,虽然出嘉峪关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

——摘编自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既沿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又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的突破,将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转化成为主动的倡议与战略,使得边疆成为重要的节点与中心,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边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应该看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面临边疆自身的许多变化,但是无疑这也是中国边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朱金春《“一带一路”与中国边疆的重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1907年,京师有学堂一百二十七所,直隶有学堂四千五百多所。到1911年,全国学校已增至五万二千五百余所,学生总数已达一百五十六万多人。新学堂开设了很多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采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外国教材的译本和改本,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新学堂中新的教学内容的出现,使得新式人才在数量上大增。

——蔡新职《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毛泽东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只要有可能,都应该越来越多地掌握这类为人民谋福利的新技术”,并且“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正是基于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1956年,党中央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第一次把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提上了大政方针的战略高度。

——摘自宋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述评》

材料三: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民族国家。荷兰的尼德兰革命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践行民族国家理念,由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这不仅推动欧美地区掀起反殖民、反专制的浪潮,激发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还赋予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政治意义,为其他民族构建民族国家提供了范例⋯⋯前者是针对外来民族压迫而寻求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后者表现为反对本国封建压迫、争取民族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民族主义思潮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在各国积极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由原先“一种模糊情绪发展为一种真正的信仰”。

——李义天、赵嘉《作为政治思潮的民族主义:历史与问题》

材料二:民族主义在19世纪最后10年成为下派政治人物挥舞的大旗。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片高涨的仇外情绪。民族主义从一个原本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有关的概念,转变成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强权主义、帝国主义的运动。“中间阶层所表现的爱国热情,甚至已经超出致力于帝国扩张的各国政府所欢迎的程度。”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三:

名人

名言

甘地

我的自治的意思是:印度政府由印度人民所同意并由成年人口的最大多数所确定。

陈独秀

要民族解放成功,是必须依照⋯⋯列宁主义所指示,联合世界被压迫的阶级与被压迫的民族,共同打破帝国主义束缚全世界被压迫者的锁链。

桑地诺

我将用我的剑来保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受压迫的人民。

苏加诺

从青年时代,到参加政治运动,到建立自己的政党,到坐牢,到被软禁,到今天,我的“感情’和“方向”仍然是民族主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