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

作者UID:20164553
日期: 2024-06-13
高考模拟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对后者来说,农业革命是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二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工业化也刺激了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市场导向的商品以及贸易中获得利润。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者以商人为导向组织大型企业。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英国和法国的立法为现代股份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资讯交换”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文字的出现,第二次突破当是(▲)的出现,同一份文件,因此可以大量复制,分散于各方。第三次突破当为电话和电影,真声与真影,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说是第四次突破,而且以其发展的迅速与功能的多样,竟可称为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科技文明代替了过去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这一个新的文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用。明日的世界,必须有个人之间相处的伦理、个人与社会群体相处的伦理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伦理,庶几这一正在开展的文明可久可大,有其增长空间。

整理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