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社会思品试卷库

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中考社会法治真题试题

作者UID:6904767
日期: 2024-05-06
中考真卷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崇实、创新、重商:温州崛起的文化基因。

[源:永嘉学派的勃兴]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盛行于温州的一个儒家学派。叶适是集大成者,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

温州多低山丘陵,耕地少,有优良的天然港口。南宋时期,人口迅速增加,谋生不易。于是,大量温州人从事商业贸易,“其货纤靡,其人多贾”。朝廷在此设置市舶务,鼓励海外贸易。

——整理自陈丽霞《温州人地关系研究: 960-1840》

[流:近代士人的转型]                                                   

1876年,温州开埠通商。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孙诒让等温州传统知识分子秉持经世致用的永嘉之学,走出书斋,投身社会,传播西学,倡办时务。

 

表2近代温州士人的社会改良(部分)

人物

改良举措

孙诒让

兴办矿务公司、轮船公司等;参与创办各类新式学校300余所,提倡职业教育、普及教育

陈虬

戒缠足,改礼俗,办医院;受《时务报》影响,创办《经世报》等报刊

——整理自徐佳贵《晚清温州府士人与地方知识转型》

 [汇:四千精神的赓续]

 
“四千精神”是崇实创新的永嘉之学的时代升华。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报道温州改革实践,认为催生温州模式的就是“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2023年4月,为适应转型升级发展,浙江提炼了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涵的“新四千精神”。

不同视野下的人口迁徙,映射出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丰富界面。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人口迁徙]

中国人口的大量迁徙,三千年从未停止。东北森林和北方草原地区的居民,不断进入中原;原居住在中原的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搅入南方的原住居民,使其融入中国多元族群之中。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殖民扩张视野下的人口迁徙]

                                               

16~18世纪,约100万欧洲人移民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欧洲文化。

在被“发现”的100年间,90~95%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奴役和外来疾病。

随移民船运入新大陆的还有马、牛、鸡等家养禽畜,谷物和果树种子,建立居民点必备的各类建筑材料和工具。

北大西洋移民体系带动了沿岸港口的商业贸易,伦敦、里斯本等城市兴起。

1783~1793年,英国利物浦在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三角贸易中净赚了1200万英镑。

黑奴贸易使非洲失去了约1亿人口,传统手工业瓦解。

19世纪末,非洲90%以上的领土已被殖民者占领。欧洲移民成为当地上层阶层,控制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人口迁徙]

纵观20世纪中国历史,人口大迁徙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危机到复兴的历程。

表 20世纪中国三次人口大迁徙

                                                                                                                                                  

时期

人口迁徙

特征

抗战时期

华北、华东等城乡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逼迫下向西南、西北迁徙。其中,沿海向西南转移人数高达6000多万

以躲避战乱为主的人口迁徙;大批民族工业与高校、研究机构随迁

建国初期

从上海等核心城市向边疆地区迁徙。1957~1960 年,仅苏皖鄂三省迁入新疆的移民就超过了80万

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政府推动的人口迁徙

改革开放后

以务工劳动力迁徙为主,由农村流向城市、内陆人口大省流向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1999 年流动人数达到6683万

受市场规律影响的自发迁徙;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整理自葛剑雄、安介生(《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