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题

作者UID:21521497
日期: 2024-06-01
月考试卷
nbsp;、选择题 1(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15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8分,共50分。)
人口变化与人口迁徙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春秋后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在北起辽东,南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里,华夏族(注: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和一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战争,兼并和融合,迁移和交往,有了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交错混居通婚现象非常普遍,逐渐融合成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

——摘编自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桂 林、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 ……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其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而成的____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7多名学生的大学。它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自创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当时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使工人阶级组织成为一个战斗的阶级,所以他们只好限于幻想未来的模范社会和谴责工人阶级的一切旨在稍稍改善他们的状况的企图,例如罢工、同盟和政治发动。既然我们不应该否弃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弃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那我们就应该努力无论如何不再重犯他们的错误。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

材料二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即一小撮富人对千百万劳动者“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应该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 (无产阶级专政)来代替。这就是“消灭作为国家的国家”。这就是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的“行动”。显然,以一种(无产阶级的)“特殊力量”来代替另一种(资产阶级的)“特殊力量”,这样一种更替是决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黄宏《南方谈话回眸》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