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04-29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中,“厚重”一词频频出现,乃至成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那么,向来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质呢?鲁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随笔是“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比”的一类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批评界多持相似的看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散文”的兴起,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无论在篇幅、内容还是思想含量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扩张,这证明散文完全能够以深沉厚重取胜。

散文“厚重”与否并不以篇幅为据,也与流于表面的宽闻和宏大无关。作家如果有丰富的学养、深削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其创作的长篇散文当然更能打动人心。但短小的散文同样也可以产生“厚重”的气象,鲁迅的小品、杂文往往微中见著、以小寓大,篇幅短小并不影响其博大精深。正如徐懋庸对小品散文的定义:“小品文虽小,但必须有和写大作品一样的思想的体系、智识的基础、技术的程度。狮子搏兔、牛刀割鸡,小品文的做法有如是者。”

散文的“厚重”还在于其创作是否与时代同频共振。有些伪“厚重”的散文之所以显得笨重、华而不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离开自己最熟感的时代和生活,去涉足缺乏案头功夫和知识储备的题材领域,最终见诸笔端的只有肤浅、空洞的议论。作家如果与时代声息相通,就拥有了最熟悉的题材,即使从身边琐事写起,也能通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即便所写的是凡人凡事,也可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厚重感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但是,强调时代关怀的同时也要避免空喊口号,重蹈主题先行的老路。文学评论家王尧认为,日常生活是时代的肌理,时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生长。多年来,围绕历史、文化、生态、哲学等话题展开书写的散文轮番上场,描写日常人生和人情冷暖的散文也不少,但后者受关注的程度和在理论批评界中的影响一般不及前者。个中壕由,无非是日常体验零碎、扁平,无法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显然是一种偏见。日常虽然简单、平凡,却是所有宏大和厚重的起点,也是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正是它们的叠加和联动,最终构筑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汪曾祺的散文,或忆旧怀人,或谈吃论喝,或絮语家常,或记风土人情,看似琐屑,实则灵动舒展、情真意切,几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诗意和美,不可谓不厚重。

此外,“厚重”的散文还应关注细节。丰盈而又充满意味的细节描写,是散文作者敏锐洞察力的外在表征,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社会历史、天地人心的深刻体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个人生命的体温和热力。有些散文或文化散文读起来味同嚼蜡,就在于作者把自己埋入无穷尽的材料、学识中,而忽视对细节的发现和捕捉,个人的悲欢和低回婉转无所托付,文学美的质感和弹性也就难以显现。

(摘编自王炳中《“厚重”散文的品相与质地》)

材料二: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脸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在主打“一手生活经验”的非虚构写作时代,散文的文体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一手生活经验”,而是经验的审美化和文学性。《星火》编辑给符合“原浆散文”的作者的回信中评价道:“在螺旋式地开掘与抵达,平俗的日常生活在你的句子中仿佛一口幽深地井,可以不断涌出清冽的精神活水。”“不到五千字,却几乎写出了一部长篇的厚度,那种时代的广博与命运疏离下人的精神之韧劲之辽阔,读来让人凝重与动容。”“当许多人痴速于经历或经验的简单交代呈现,你却走向了更纵深,向人的价值发出诘问与探索。”这么看来,“一手生活经验”是个人的、个别的、单薄的、局促的、浅表的,但当它转化为“原浆”则是公共的、时代的、历史厚重与辽阔的。

“原浆散文”的“一手生活经验”不仅仅向生活的深处开掘,也突出精神和心灵意义。富有意味的是,上面提到的回信,其中有一封是这么表达的:“我们并不排斥文化历史奥散文写作,但希望可以穿透历史资料的表层烟云,让笔触不只是交代与铺陈,而更能创造性地直戳历史人物的骨头与血脉,呈现更有新意的解读风貌。”在对待文史资料和历史类散文写作上,“原浆散文”可能是有犹疑的。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聚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大众、时代、现实生活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偏导和矫正。2019年至今,“原蒙散文”登场四年多,它的未来前景如何?这要看倡导者和响应者的行动力,也要看“原浆散文”进入整个中国当代散文的活力。

(摘编自何平《“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略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躁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抓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梁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撒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怒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例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离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赞而能下,刚而能思,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将材》)

材料二: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闽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勃兵乎?对曰:“可。”闽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缺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中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遥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