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17届天津市八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

日期: 2025-04-18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据《数字中国网》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出现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不相符的说法是(    )

A、 是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
B、 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
C、 城市存在使用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
D、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

A、 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C、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 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对于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

1820~1870年主要西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27

9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A、 广阔的殖民地和工业革命是英国占比重最大的主要原因
B、 美国在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
C、 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德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 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 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 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时期,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推倒铁交椅”“打碎铁饭碗”“资产重组”“股份制”这样的报道,请判断这样的报道与政府哪一政策有重大关联(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

A、 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
C、 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 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虽然苏联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一直令人非常失望”,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B、 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的政策导向
D、 赫鲁晓夫大规模垦荒不切实际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 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 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

A、 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 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 日本已经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末年成书的《晋游日记》载:“汾(州)、平(阳)两郡,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御史王荫茂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阜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迭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证,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870年,为了推销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债券,著名的债券推销商库克成立了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辛迪加。辛迪加的8家金融商保证证券的销售,宾夕法尼亚公司以总额180万美元债券的10%作为回报。1870年以后,宾夕法尼亚的老板汤姆森将业务转到了J.P.摩根公司。

    摩根银行在1886年改组了雷丁铁路,1888年又改组了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和俄亥俄铁路。在东部,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摩根铁路的股权联合,而且是几家公司的改组者。在南部,摩根银行使大西洋海岸公司收购路易斯维尔公司和纳什维尔公司51%的股份。摩根银行还一手操纵了美国钢铁公司的成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其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品《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三: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修改历程(节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