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国民·人民”
材料一 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兴起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周代,士是贵族阶层的一员,他们接受教育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少部分的士跻身于卿大夫的阶层,大多数人则降入庶人的行列,成为士农工商的一分子,这是士人的主要来源。此外,王官下降、庶人上升也增加了士人。士人既在本邦国“学而优则仕”,也在各诸侯国之间流动“仕无定主”。随着君主对于士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逐渐盛行。
——整理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国民一词出现于近代中国。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法国时写道:“道光二十七年,民叛,国王逃避于英国,国民又自专制,不复立君矣”。李鸿章在奏陈皇帝与巴西修约情形折中写道:“华民有赴领事官控告巴国民,在中国者,领事官亦应一体劝息”。甲午战后,国民所指发生变化。20世纪初的十年,国民一词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大量涌现。梁启超在《论立法权》中写道:“立法权属于民,非徒为国民个人之利益而已,而实为国家本体之利益。何则?国也者,积民而成。” 1906年,孙中山写道:“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有革命之责任”。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中指出,以前的革命不成熟,“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这个时期的成熟是可以拿……要求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呼声可以证明的。”
材料三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