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题

作者UID:10360397
日期: 2024-12-25
中考模拟
选择题
句子默写
名著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天空

    ①汪淘觉得很畅快,刚才骑自行车从山顶飞飙而下时,他感觉触摸到了天空。

    ②“这夏天太热了!”母亲惊恐的目光还未恢复,边说边疼惜地帮儿子擦拭脸上和车把上黏膩的汗水。

③这是汪淘高考前一天,可在眼前这张无畏而单纯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紧张和压力。母亲为了与儿子一起面对人生的重要时刻,丢下深圳的公司,飞来杭州照顾他。可儿子不愿意停止飙车,做母亲的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着汪淘上午在家复习,下午便騎上自行车去登杭州的北高峰,攀上、冲下,玩心跳。

    ④那时骑行还没有现在这种很酷的头盔,身上也没有安全保护装备,在北高峰海拔300多米的曲折山地冲飙,做母亲的越想越紧张,忐忑不安地提出:“看在明天要高考的份儿上,今天就在坡度缓和些的宝石山上飙吧。”在孩子的应允下,她提心吊胆地跟着前去。

    ⑤“哈,飞起来的感觉超爽!”刚冲到半山腰的儿子兴奋地停下,对等候在那里的母亲说。

    ⑥“可以了吧?”母亲苍白的脸上因紧张而渗着汗水,她不能理解儿子为何如此舍命,追求这极速的狂热。

    ⑦刚才,男孩从近百米的山顶飞驰而下,身体微弓在自行车上,车轮不时地撞击着山坡,人与车又不时地一起弹起,躲闪开迎面的树枝。离开地面驰骋在空中的他,闪过母亲眼前,不断地画着一个接一个的抛物线,飞翔在山路上。每一次在空中弹起,都让母亲的心紧张地随之高悬……“我想到天空的尽头去一窥究竟。”这是儿子从小的梦想。

    ⑧“梦想,使一个人无畏。”惊魂未定的母亲喃喃自语。

    ⑨关于飞翔,汪淘一直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从懂事起,他便喜欢天空,从小迷恋遥控直升飞机的他,从未放弃过飞翔的梦想。幼时的他,想象着人如何可以飞翔;长大一些后,他开始探究飞机可以如何替代人来飞翔,想飞到啷里,就飞到哪里,让它停在空中,它就能纹丝不动,像一个能在自己手中随意操控的孙悟空……当然,每一次这种飞天玩具的升级,正好是母亲需要孩子以努力学习为代价的筹码。

    ⑩在期待新的飞机模型到来的日子里,汪淘会有各种努力和想象,并在不断的想象中刷新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与飞翔相关的各种极限,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

    ⑪挑战极限,騎着自行车在与天最近的山顶冲飙,是汪淘用来弥补飞翔梦想的一种形式。

    ⑫远处,午后的暴雨顷刻使西湖的整个上空从湛蓝变成乌黑,闷闷的雷声在云中翻动,天空寂静。而后雨声来了,沙沙沙地跑过炙热的湖面,直往宝石山奔来,山林中的树和叶摇晃着搅动起来,并掀起落叶下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

    ⑬汪淘刹那间精神抖擞起来,迅捷如一头豹,一个纵跃上了车。

    ⑭“山下等我……”声音瞬间远去,后半句母亲已听不见。雨点开始打在母亲的脸上,随后又夹起山体一种热腾腾的亢奋气息,去追赶飞驰而去的骑车少年。幸亏雷声大,雨点小,杭州夏日的雨说停就停。一大片带着浓厚雨量的黑云,以比自行车更快的速度在天空移动,转移到另一个山头。

    ⑮“感谢天公作美,保佑喜欢你的汪淘不会淋到雨,保佑他明天高考顺利。”这位从不迷信的母亲,对天合十祷告。

    ⑯“妈妈,如果我考得好,你能再为我的航模升级吗?”男孩仍不肯离去,在母亲的催促下,他眨着那双聪慧的黑眼睛,不失时机地向母亲提出要求。对他来说,飞机比高考重要。“没问题,没问题。”母亲赶紧答应,她认为高考前还是应该多复习点儿,有时这一两分之差,就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⑰自进入大学至今,已15年过去,汪淘总是不停地窥探梦想中的另一个自己。就像无畏的人类为追求难以到达的空间,不断地向极限挑战,探索天体,从100多年前飞机发明起便开始了的追梦旅程。

    ⑱在天空无疆的梦想里,我听到一种声音,很干净、很自由的一种高音,华丽、持续地,一波又一波升高,就像之前汪淘从山顶飞飙下来的抛物线,在每一次应该有升高记号的地方,我都很紧张,唯恐那声音自高空破裂跌落——还好没有。

    ⑲今天,汪淘研发的大疆无人机,像夜空中翱翔的星星,静定成一种非常高远的光,闪烁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为人类的新梦想建立着信仰。

    ⑳“我想去天空的尽头一窥究竟……”男孩的声音,依然定格在母亲的天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理由

押沙龙

    ①老家有一位长辈,属于国学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曾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字一边给我讲解,“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甸”,说得非常郑重,好像是告诉我一个极大的秘密。他也读过《易经》,没事了还给人算命。我上大学后,有次寒假回家碰到他,他兴奋地拉着我这个“学问人”问长问短,还说要出个上联考考我。上联大致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类的东西。我想了半天对不出来,只好说我不会,他既失望又惊诧,意思是你连这都不会,还上什么大学堂呢?

    ②仔细想来,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很有传统根据的。过去民间对才子的最常见表扬就是会对对联会写诗。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把知识当成一种类似巫术的东西,而且非常相信文字本身的魔力。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鲁迅说《三国演义》的“诸葛多智而近妖”,以为是败笔,其实正因为他“近妖”,才更贴近民间对大知识分子的遐想。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小说《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也是这个路子。

    ③当然,文字本身也是有魔力的。李太白醉草的吓蛮书可以吓跑外国入侵者,韩退之的祭鳄文可以赶走水里大鳄鱼。古代文化精英对这些故事多是笑而存之,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底层知识分子,对此是很愿意相信的。而且他们很执拗地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字来,自然就会治理国家。他们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崇拜知识,但并不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人们对自己崇拜而又不懂的东西,就容易有这种感觉。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最强大脑》,大部分观众并不太理解科学上的真正强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但知道水下盲拧魔方很难,所以容易把这种脑力杂技当成“最强大脑”。这其实跟古代老百姓崇拜对对联的才子有点像。

    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里缺少一种“爱智”的传统。文化精英们强调文化知识的功用性,普罗大众则信仰它的神秘性。对于前者,知识像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对于后者,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⑤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⑥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健旺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现实中做决定时更聪明一些,也许不能。读书能否让你变得更聪明,往往取决于你其他的一些特质。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读书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活在一个更大一点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对此不在乎,那也真的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儿。

    (选自《读者》2019第4期)

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
综合性学习
命题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