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6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日期: 2025-04-01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 “经世致用”
B、 “人心一点灵明”
C、 “循天下之公”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 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天地之化日新”,反对“道统”主宰历史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
A、 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 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 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 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 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 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
C、 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 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
如图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明、清先后出现两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明嘉靖、万历年间,因倭寇海患,《筹海图编》和《日本考》等研究日本的专著问世;清末,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再次引发“研究日本”热。这表明当时(   )
A、 知识分子的治学特征之一是研究经世学问
B、 政府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研究中日外交关系
C、 知识分子的研究重心在于改善中日的关系
D、 知识分子持天朝上国的心态研究日本变化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偱
D、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方镇自治”“君臣共治”;顾炎武提出一分权众治。据此可知,两人均主张(    )
A、 批判传统儒家思想
B、 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C、 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思国家传统治理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C、 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中,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
A、 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B、 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C、 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 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导向——经世致用。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 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D、 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改造社会的主张
清代著名哲学家王夫之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倡“天地之化日新”,旨在强调(    )
A、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 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C、 经世致用与注重实学
D、 文化大一统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历经元、明两朝,理学逐渐失去活力,而朱熹《四书集注》成为学人取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这种思想呆滞局面,由于明、清朝代的交替而引起学人们的思考。由明到清这样的“变局”应当由谁来负责?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误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和其他学派应如何评价?应怎样估量佛教的传入等等重要思想理论问题,让人不得不去研究、思考,并提出应有的答案。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立足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科技成就,但也正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现实,力倡创新发展。

——2016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