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册封达赖、班禅 
C、 设置驻藏大臣
D、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中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尼布楚条约》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中俄北京条约》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 流求
B、 夷洲
C、 琉球
D、 赤嵌楼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 明前期到清前期
B、 明中期到清中期   
C、 明中期到清前期
D、 明前期到清中期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 台州战役
B、 雅克萨战役
C、 尼布楚战役
D、 乌兰布通战役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明初国力强盛
B、 海上交通发达  
C、 指南针的应用
D、 造船技术高超
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  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 繁盛与危机并存
D、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写上“A”,否则写上“B”。

①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②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③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

④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⑤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