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作者UID:10360397
日期: 2024-11-18
单元试卷
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 ,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

【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等:同样。④大河:黄河。

阅读下列议论文,回答问题。

“知止”者常乐

胡建新

    ①知止,即知道停止。翻史书,谈论“知止”的文字屡见不鲜。《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德经》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墨子讲:“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柳宗元说:“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②先哲们这些思想如出一辙,无不表达了“知止”对于为人处世的重要性。的确,人生旅途上“知止”,往往是规避各种风险、把握安全节奏的“刹车板”,也是防止意外冲击、加强自我保护的“保险杠”。

    ③能否“知止”,不仅取决于智慧、经验,更取决于品德、境界。《晏子春秋》中有一个晏子推让待遇的故事。晏子出使外域时,官府为他配备了一套好马好车,却被他推辞了,他说自己有马有车,无非是马老了一点、车旧了一点;后来官府又给他提高俸禄以养家亲,他又推辞了,觉得自己原有报酬养家已绰绰有余。他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在他看来,生活享受没有止境,“知止”即福,不“知止”即祸。祸福之差,尽在是否“知止”。

    ④类似事例不胜枚举。音乐大师贺绿汀主政上海音乐学院时,他的外孙女没能考上该学院的附中,家人便想通过他的关系入校就读。然而,贺绿汀没有答应,而是讲了老院长萧友梅的故事:1929年,俄籍教授查哈罗夫觉得一位女生音乐素质差,不愿再教她,而这位女生正是萧友梅的侄女。萧友梅二话没说,马上决定让侄女转学。这里,且不说萧友梅和贺绿汀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的品格,仅就他们表现出的“知止”的大度和勇气,就很值得称道。举凡现实生活中的腐败分子,他们从开始的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到后来的利令智昏、迷途忘返,到最后的利害缠身、不由自主,在贪婪的欲壑中越陷越深,在贪腐的邪路上越走越远,皆是由不“知止”造成的后果。

    ⑤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物极必反,过度的行为只能招致失败和祸患。真正的智者“知止”而能止、善止,尤其在关键时刻勇于断然而止,绝不在事业顺利和鼎盛之时因为多走一步而转向失败或跌入低谷,也绝不在失败之后不知悔改一意孤行而使失败越来越惨、祸害愈演愈烈。

    ⑥常言道,知足常乐。从某种意义上说,“知止”也常乐。“行于可行,止于当止”,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都应谨记的格言。

——选自2019年6月25日《解放军报》

阅读下列记叙文,回答问题。

鼓手刘

村里来了一位货郎,孩子看着货郎,看他手中的摇鼓,一耸鼻翼:“叔叔,我想打两下--”货郎把鼓递给他,教他摇。红绳系住的鼓棰,一摇起来,“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自此,家里开饭前,刘大帅都要拿起筷子,敲碗边儿,“当当个当,当当个当”。大哥刘大新剜他一眼,他不停;二哥刘大奇咳他一声,他也不停;爹说:“吃饭不许敲,像个要饭儿的!”刘大帅只好收起碗筷,可心却在这节奏上了,走到哪儿,手指敲到哪儿。吃菜嚼饭,走路点头,都有了节奏。

    刘大帅开始全身心迷上鼓点儿了。

刘大帅没事儿就跑老叔刘志高家。干啥去?老叔家有一台双卡录音机,他就听两盘磁带:《十面埋伏》《百鸟朝凤》。反复听,听痴迷了,手指敲着椅子背儿,迷!

    这一年正月,李家营子办高跷秧歌,出事儿了。

    张家营子、王家营子的秧歌来了。三个村子的高跷遇上,自然要比拼一把。李家营子秧歌很快就败下阵来,鼓不响,妆不靓,队不齐。临散场时,鼓手李大嗓把鼓棰一丢,生闷气去了。刘大帅跑过去,拿起棰,敲起鼓,九岁的刘大帅鼓点儿一起,还真让人心头一震。可是,哪怕是在这振奋的鼓点儿中,李家营子秧歌队还是沮丧地败北了。

    第二年秧歌会,李大嗓当上了会首,马上提议,换鼓手!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人们不解,可还是听从了会首的安排。

刘大帅跟李大嗓说:咱编个阵。好家伙!一下子编两个,一个是《十面埋伏》,一个是《百鸟朝凤》。刘大帅打鼓点儿,李大嗓排阵势,成了!

这一年,三村秧歌再会面。张家营子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秧歌队唱得好,可是,人们都奔到李家营子秧歌来了,没别的,看鼓手刘大帅呢。鼓声突起,如闻炮鸣之声,是《十面埋伏》的节奏,只见秧歌队前者退,后者进,齐整整排出正方阵,编花,挂斗,绚丽极了;鼓点再变,如听风卷松涛之响,是《百鸟朝凤》的点数,前者进,依次斜,后三排兜底,齐刷刷摆成三角阵,彩绸扭出蝴蝶翩飞,拉花颤成蜻蜓点水。再看中心点上那位,拉大衫的,一把扇子耍得行云流水。耍至酣处,鼓点儿猛一停,大衫公的扇子,立于头顶,大衫拉起,活脱脱一只彩凤!

    好!人们欢呼,鼓声沉入欢呼,托起叫好之声。

张家营子队败了,没人送;王家营子队走了,没人看。鼓手刘的名气一下子扬遍十里八乡。

    此后,李家营子秧歌队连连夺冠,夺得了三连冠,五连冠……

    又一年除夕夜,鼓手刘正和一班兄弟姐妹守岁,外面一声长嘶吓坏了众人。赶紧跑去看,可不得了了,是老叔家失火!鼓手刘最得老叔一家的喜爱,哪能拉得住,冲进屋里,搬东拿西,不忘拎起那台老式的双卡录音机。可是,就在要跑出来的瞬间,房顶落架了。

    鼓手刘因火伤截去了双手,鼓手刘当不成鼓手了。只好成天闷在家里。

    李家营子秧歌队停办一年。

第二年,鼓手刘来找会首李大嗓:“秧歌队,照办!”

    李家营子秧歌又出场了!谁打鼓?还是鼓手刘呗!怎么打啊?你去看就知道了。

只见一面红彤彤的新蒙大鼓,四人高抬,鼓手刘坐在四人抬特制的椅架上,脚踩一下,椅架上的鼓棒就敲一下鼓。声音怎么这么特别?有人问鼓手刘。鼓手刘笑了:别人的鼓是牛皮鼓,我的鼓是两张狗皮蒙成,韧性更强,声音嗡声嗡气的,传得远!还有这鼓棒,是金丝楠木的,听起来,有金属的响声,可以打出十八般兵器撞击的味道!

    牛,真牛,不愧是鼓手刘!

    鼓手刘的手没有,有脚,照样打鼓,还打得更好了!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