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

日期: 2025-04-0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
A、 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 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 储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 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    )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 确立了任期制和差额选举制
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 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 )
A、 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
B、 万民法对私权的调节尚缺乏变通
C、 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
D、 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
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如图8所示。由此可知(   )

1700~1800年纺织业发明数量


A、 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 18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 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空想色彩日渐淡化、糟粕成分不断被剔除、科学内涵越来越充实的过程。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 )
A、 必然会发展成科学社会主义
B、 继承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C、 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D、 比马克思更深刻批判旧社会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
A、 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 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C、 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 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段话强调历史研究应(   )
A、 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 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 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

德国

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

法国

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

美国

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

德国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

美国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市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90年

美国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

美国

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

德国

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材料二:与世界有电的历史几乎同步,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随后1882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同年,华裔商人成立广州电灯公司,开始了民族资本创办电力的历史。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北洋军阀政府在天津签约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并于1906年开始了中国交流电的历史。到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有电的地方仅是上海、广州、北京、香港等中心城市和租界内,中国电力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芽状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居民成年人中文盲占1/3以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非常关注扫盲问题。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使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1919年,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凡8至50岁的不会读和写的共和国居民必须学习本民族语文或俄文。参加扫盲学习的工人可减少劳动时间,工资照付。凡逃避本法令规定的义务和阻碍文盲学习者,对其给予罚款、停止粮食供应、开除工会会籍、判处强迫劳动等惩罚。1920年,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全国扫盲非常委员会;1923年成立了全苏“扫除文盲协会”,在各地设立相应的机构。奔赴各地的扫盲工作者,一面开展扫盲教育,一面协助当地居民开展经济建设。到1939年,全国约有5000万多人学会了读写,非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89%。

——摘编自于沛《苏联扫盲运动》(1919—193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党和政府认识到“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扫盲的行政领导机关和统一机构;还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协助政府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计划如期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扫盲教材除了识字之外,还包括拥护共产党、爱祖国、爱岗敬业等内容。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等

综合题

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往往隐含利与弊的双重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移动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这一伟大变革都源自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大革命是西方文明对人类发展的杰出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伦敦就以“雾都”扬名。19世纪末期,伦敦每年就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这样的“雾日”,冬日破晓呛人的黄雾成为伦敦的标志性景观。街上行人的衣服和皮肤上沾满了肮脏的微尘,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蒙上烟灰,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公路和泰晤士河水路交通都几近瘫痪,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在街上执勤。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而浓雾使救护车根本动弹不得。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3期

材料四 科学技术的成就与限度

病毒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

医学进步、磺胺药、抗菌素、安定药

核武器的扩散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学

自动化

技术造成的失业

科学技术和对人性的了解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