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安徽省涡阳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1-14
中考模拟
情景默写
基础知识综合
综合性学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如歌的行板

    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吞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知道的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一个奇异的东西,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疯狗一样狂暴。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满满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①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个“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个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好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②这些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外来户。

    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如歌的行板》。它是俄罗斯的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决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

    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

    酒瓶酒杯手中拿。

    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

    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但是,读到歌词却还是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残酷的、艰难的时刻,人们在“革命”,即便这样,伟大而又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地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③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我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哪里去了呢?

    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

    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大学的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头。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头。杰克·伦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质,分享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如果有一天,即便我的身体里头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这一根骨头都足以支撑起我的人生。这不是因为我高尚,不是,我远远没有那么高尚。但是,④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骨头,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一书,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遥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于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二)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选自“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区内东、西部建筑布局的对称轴,也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中轴线沿途,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非遗”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教育,首先应从教师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非遗”的内涵,并有了系统化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中。

    2019年1月,冯午生将他的“非遗”教育理念带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开设了《北京中轴线“非遗”教育方法的探讨》专题讲座。讲座中,冯院长提到“非遗”教育对青少年有着很多正面影响,如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与职业素养等。但是,“非遗”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面临缺少资源、各学段衔接难等问题。对此,冯院长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北京市中轴线非遗元素手工表达》项目。抓住“手工”这一特色,可以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越,并用手工课衔接各学段。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3

材料三

    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上千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上千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造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了多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市级县级的名录就更长了。但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走在正轨上。很多地方把隐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作宝贝抢,连传说中的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娘子都有了故里,有的专家将之总结为“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先把“非遗”抢到手,然后再将虚落“实”到假古迹、假遗址上,再用其拉动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就真的有了所谓的“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梁山伯祝英台读书的书馆”。这些对“非遗”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只能是南辕北辙。更何况一些地方看似精心打造的非遗园以及文化生态园,既没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而且也只是千篇一律的硬件堆物,很快便成为荒芜之地。

    国家的投入和法律的保障并不能维持一项非遗文化的永久流传,任何一项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被列入什么样的名录也不能保证它的高枕无忧。非遗的传承,其实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群众的自觉自愿。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上,政府最应该做的,也许是更多的幕后工作,是尽心尽力去培植适合它自由生长的土壤,而不是将其当作自己政绩的摆设和装饰品,当作自己文化产业的增长点或者校心竞争力。

——选自《人民日报:非遗不是摆设,传承要靠自群众的自觉自愿》

对比阅读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