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5583165
日期: 2024-12-23
期中考试
选择题
句子默写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有删改)

①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军过长江进入四川,把大量部队从湖北、安徽、江西撤出,匆匆西运,要想(从北方)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每个渡口都有重兵设防,每只渡船都撤至长江北岸;所有道路都封锁起来;大批大批的地方清仓绝粮。

②蒋介石在川贵边境集中兵力,为防止红军渡江,他电告麾下将领和地方军阀:“在长江南岸堵截红军乃党国命运所系。”

③长江在尽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悬崖峭壁。少数的几个渡口早已为政府军所占领。蒋介石下令把所有渡船撤至北岸焚毁,希望在这条险阻莫测的长江两岸一劳永逸地把红军消灭掉。红军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似的,仍继续向西面的龙街分三路急行军。那里的渡船已经焚毁,南京报告,红军一支先锋部队在造一条竹桥,蒋介石更加信心百倍了。但是有一天晚上,有一营红军突然悄悄地倒过方向,强行军一天一夜,像奇迹一样,走了八十五英里,到傍晚时分到达附近其他一个唯一可以摆渡的地方——皎平渡。他们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④渡船早已撤到北岸——但没有焚毁!(红军远在好几百里外,反正不到这里来,为什么要烧掉渡船呢?政府军可能是这样想的。)但是怎样才能弄一条船到南岸来呢?到天黑后,红军押着一个村长到河边,大声喊叫对岸的哨兵,说是有政府军开到,需要一只渡船。对岸没有起疑,派了一只渡船过来。一支“南京”部队就鱼贯上了船,不久就在北岸登陆。

⑤终于到了四川境内。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红军叫他们“举起手来”,收了武器,他们只得张口瞠目地瞧着,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已成了原来以为还要三天才能到达的“土匪”的俘虏。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听取蛙声一片

(李成猛)

①儿时乡下的野外池塘,只要惊蛰一过,就能听见青蛙零星的低吟浅唱。

②青蛙的叫声特别动听,“唧唧咕”“咕咕咚”“咯咯咯”“咯咕咯咕”,不一而足。尤其是谷雨之后,田里的早秧插完,青蛙们似相约一般跳出池塘,直奔田野这个更广阔的舞台,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错落有致,高亢嘹亮,那声音似远似近,忽高忽低,无须指挥,意趣天成。

③白天的青蛙往往利用自身的保护色,蹲在草丛里、树荫下,老僧入定般,纹丝不动,不是偶尔叫两声,还真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有人试图靠近时,它们便非常警觉,倏地腾空而起,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扑通”一声,潜入水中。

④夜晚则是蛙们激情表演的时段,个个摇其长舌,鼓其白腹,不遗余力,纵情歌唱,阵阵蛙鸣,充盈耳际,铺排出来,弥散开去,与无边的夜色融为一体。

⑤奇怪的是,满天的蛙鸣声并不影响农人的休息和睡眠,相反,还能将落寞的夜晚和无边的旷野烘托得生机一片,让人的内心更觉恬静、纯粹。

⑥有诗句云:“蛙声如潮带雨来。”谚语也讲,蛤蟆大声叫,必是大雨到。蛙声有时会变成夏季的晴雨表。果不其然,就在蛙声的喧响中,狂风扫荡,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经雨一浇,青蛙们似乎更兴奋了。“蛙声经雨壮”,这时的蛙声如鼓敲响,如潮翻卷,一阵紧似一阵,一浪高过一浪,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⑦(A)没有谁比农人对青蛙的感情更深了,在他们的眼中,青蛙越多,丰收就越有保障。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害虫的天敌,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几十只蚊子、苍蝇、飞蛾等昆虫,多的甚至上百只,当之无愧的田园卫士,人类忠实的好朋友。

⑧青蛙拥有农人发自内心的呵护。

⑨在外求学的几年里,由于远离了热闹蛙声装饰的夏夜,我的心每每会产生无言的惆怅、莫名的失落。日子的积淀,终于让我明白,这就是乡愁。

⑩工作后,遇到假期,我总是会抽出时间,带着妻儿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园,看看老人,听听青蛙的倾情献唱,似乎唯有如此,心灵才有皈依之所。

⑪曾几何时,青蛙遭到了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的大肆捕猎、贩运,加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青蛙数量急剧减少,蛙声变弱,青蛙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⑫(B)蛙声关乎农业歉丰,国之根本,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当地的生态质量,蛙声的存在状况,真的不容忽视。

⑬好在最近几年,随着绿色发展和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农业越来越重视,到处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新景象,青蛙的叫声又渐渐回归雄壮。

⑭春去夏又来,稻秧满田畈。烦闷的日子里,总想抛却芜杂,回归自然,于是薄衫轻裳,步履轻松,走向田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回答问题

静心制毫,笔韵千年

(游仪)

①以竹为杆,以毫为锋。都说心静是制笔的第一要义,张文年这板凳,一坐就是近40年。

②张文年坚持古法技艺,他所制宣笔小至口径仅0.5毫米,大至笔杆长达1米,刚柔并济,羊毫、狼毫皆可成锋。

③暗黄灯光下,长条木桌上,宣笔半成品依次摆放。张文年(见图)戴上眼镜,就着一碗水胶,低下头,小心翼翼地修笔。只见他一手握住笔杆,用力捣向水胶,待笔头完全浸湿后,再用手反复脱胶,直至干湿适中。紧接着,左手捏笔,右手拿刀,一根根挑出断了“锋”的笔头。“千万毛中拣一毫”,既考验眼力,又需要耐心。

④“一支宣笔,修一次,就得晒一次。如此反复三遍,修笔这个步骤才算完成。”拿着刚刚修整成型的紫毫笔,张文年笑着说。而晾晒,也有些讲究。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否则笔杆会裂开。

⑤安徽宣城宣州区溪口镇,穿过一条寂静小巷,一座古朴小院映入眼帘,那是张文年的宣笔作坊。

⑥今年52岁的张文年,15岁与笔结缘。“小时候放学后,常在父亲的笔厂里写作业。写一阵子,就抬头看一会儿父亲做笔。”为了传承好父母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手艺,张文年特别“较真”。笔料不合适,就到深山密林找寻;笔头不顺滑,就一根一根梳理。炎炎夏日,他仍每天制笔近10个小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2012年,张文年成为宣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⑦宣笔一支,心圆管直。如今的宣笔品种,达300多种,依照原料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而按软硬程度,又有软毫、硬毫之分。紫毫笔为山兔毛所制,笔锋挺劲,不失柔转,适宜书写小楷与草书。

⑧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艺。一支合格的宣笔,需经历选料、水盆、装套、修笔、刻字、检验包装等六大工序100多个环节。技艺复杂,非一朝一夕之功。“好毛出好笔,若是毛料没选好,则意味着基础没打牢。而制作一支宣笔至少得花1个月,溪水浸泡,日光晾晒,自然天成。”

⑨在所有环节中,水盆直接影响笔头的好坏。“先要用手一点点把毛撕开,梳理整齐,攒成一团。”张文年说,“再将毫毛放在石灰中浸泡3天,去除油脂。待笔头圆直光滑,就能用蚕丝进行扎笔了。”笔杆刻字的手艺,半年能成,而水盆之功,则至少要3年。

⑩恢复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笔样式,也是张文年的追求之一。唐代鸡距笔,笔锋短小犀利,因形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末,马鞍山博物馆工作人员带着一支样笔上门,想要寻求仿制。“我们一眼就认出是支紫毫,笔杆用的是湘妃竹和牛角。”张氏父子四处寻找、反复试制,3个月后,终于仿制成功。

⑪张文年做过上千支笔。小至口径仅0.5毫米,用作绘画虫鱼,大的笔杆都有1米长,适宜潇洒泼墨。对他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制作一支让书画家中意的笔。

⑫“不同的书画家,对笔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喜欢硬毫,锋芒显露;有的偏爱软毫,笔画丰满;甚至有书法家提出‘携带方便’的需求。”张文年制作的“子母笔”应运而生。母笔大,子笔小,子笔藏于母笔笔杆之中。二者用材不同,软硬皆有,宜书宜画。

——选自《人民日报》

诗歌鉴赏
对比阅读
综合性学习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