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陶:另一种火焰
①走近陶器必须经过这样的路途:几场大雪、经年不止的战争、寂静的村落、三两文人骚客、青驴、浩瀚的河流。最后到达一片久久不息的火焰。
②一些人影晃动着,是一些面孔黝黑的窑工,深陷的眼窝充满渴望。他们裸着上身,表情木然,脸呈陶色,青灰间夹杂着怀旧气息。这是陶器出身地:火是父亲,土是母亲,窑工是始作俑者,他们身边是零乱的刀具、陶器碎片以及淬火后的水汽。那里不满火的痕迹以及窑工模糊的身影。窑的高温足以使物质改变性质,如同人类从最初物质的火上升为精神的“火”,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③火一直在燃烧。自从有了火,水变得情意绵绵,波澜不惊,水有了上溯的愿望。窑工的手到达之后,土被唤醒了。土开始有了感情。土在艺人手中飞速旋转。
④在火的背景下,土和水合成一体,水来土屯变成一句空话。这些土已不是那些土,这些水在火的照耀下被赋予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重托——以陶的形式固定下来,保存或者被打碎。这应是一段心灵的旅程,遥远的,没有时间和地点。陶安然地坐落在时间深处,使我们洞见远古的工艺过程和生存状态。
⑤它一直缄默在历史的唇边。我知道这些沉睡的物品一旦被惊醒,那场大火就会从几千年的黄昏一直烧到今天的黎明。水、火、土,中国阴阳五行中的三种相生相克的元素在这里融为一体,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形状、情感与记忆。陶记载着一个民族向上爬行的文化轨迹。五千年是一层厚土,中间泥沙俱下,优秀的土留了下来,被艺人传递着。宁为瓦全,不为玉碎。陶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物器,与土为伍,漠视朝廷。谁在皇族的陵墓里见过陶片?古朴的陶,永不言语的陶,给我们一些民间质朴的启示,也暗含了道家浑然天成、大美不言、返璞归真的精神。
⑥陶是一件历史的静物。
⑦在机械制作取代手工的今天,克隆已使艺术失去了自己的遗传密码。科学对自然的毁灭性破坏或许多少年后才能印证。我们这个时代功利性太强,手艺无奈在民间流落成一种遥远的手势,闪现在远古的记忆里。
⑧我手上有几件陶器,一直摆放在书橱显要的位置。它源于老家一个普通的村落,那是一个陶艺之乡。它时刻提醒我文明在进化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什么,又带走了什么。陶的形状让我想起人,想起古代的仕女图。想起安格尔的《泉》中玉女肩上托着的陶、流动的水。陶模仿女人的姿态,暗示了善与阴柔美。陶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放得开,收得住。有时还让我想起菩萨,陶有佛像,一味地平静,什么也不说,但什么都有。对手工艺品的喜爱,让我常游走于陶器之间,它们带着民间个体的审美倾向与情感,是克隆工序无法取代的。
⑨在今天,工匠传统已几近丧失。每当看到非洲和印度的匠人在简陋的作坊里敲打铜器,坚守着几千年不变的工序,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这里工匠精神与民族文化是一种血脉关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传承,在一砖一瓦之间。城市街角一个现代陶艺工作室。周围的装饰显示了时光的痕迹和人类对虚拟精神的向往——这已不是几千年前的陶艺现场。我常来这里模仿古人的工序与水土接触。我需要一种心境,在真实与虚构中间。
⑩我的手在水土之间有一种战栗——这是因为东方艺术而产生的精神战栗。在这里,那些自然物质和我一起沿着精神的河流迅速回到祖先的年代。久久抚摸一只陶罐,我的手被烘烤着。古老的火焰让我感到陶的硬度与深度。感觉土在上升,水在回溯,而火的燃烧愈加纯粹与完美,在超越现实的层面上。
⑪陶带着远古土地的清香,在我们身上留下历史的花纹。那是一种典雅与神秘、变幻与静止、永恒与刹那间的波动——古老的波动。它们在几千年前的土层下散发着民间的光芒。
⑫在我心里那是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因为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它固有的造型与质地始终呈现着东方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