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
A、   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 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 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B、 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
D、 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
C、 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 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从而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材料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特点( )
A、 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
B、 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 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
D、 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
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卫生”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
A、 “卫生”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
B、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 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 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古时期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 )
A、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
B、 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 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
D、 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非选择题,共计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

——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