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正在跨入5G时代。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或将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拐点”,也为全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创造了更多可能。
首先,5G具有“两高”特性,即高速率和高容量。5G理论上比4G快100倍,目前的建设可达到40倍,高清电影花费1秒左右就可以完成下载。基于这种特性,媒介中的视频内容会呈现现象级崛起,越来越成为主流表达方式。高容量则意味着在一定区域内可以接入的传感器、信号源数量非常丰富,从而强化媒介的关联作用。
此外,5G还具有“两低”特性,即低时延和低能耗。低时延能带来场景的同步分享,促使无人设备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操控。低能耗则可以使传感器降低维持成本,实现全时在线、永远在线。传感器的使用将不再受限,每个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场景都可能通过传感器记录数据、描述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能被记录,那么在未来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就会成为具有重大价值、能发挥重要功能的动力资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量。
(摘编自喻国明《5G技术为全媒体创造更多可能》)
材料二:
5G时代已经来临或正在到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跃升到全球引领阶段,对中国网络文化抓住中国技术领先契机、“引领全球文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5G时期,当然是智能终端应用极为广泛、智能思维极尽挥洒、创意创新遍地鎏金的好时机。这一阶段,看似“冰火两重天”的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被彻底打通贯穿,虚拟现实演示渗溶到更多领城。当你戴上VR头盔后,便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与他人进行无限互动包括游戏甚至击掌。随着5G技术的全面沿用,极速网络传输极速网络体验得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迎来新的时代,各种从来未曾出现过的文化产品次第登场。通过密布的网络连接,“未来车辆”即时获知道路环境等行车信息,实时分析数据、智能预测路况,驾驶员可以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周边道路交通状况,遇到危险可以提前预警,无人驾驶成为网络文化融合时代的靓丽风景。
不管你信不信喜不喜欢,一些超凡脱俗的新兴文化代表,已经在网络文化融合阶段真真切切陆陆续续到来了。5G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渗透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有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文化趋同”。在人工智能技术先导下,网络广告可以秒做出台,新闻通稿可以秒变为供给上百家不同新闻单位的“按需定制”,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剧本等各种文化作品可以“智能定制”,各种文化人物文化场景可以“智能定制”,就连一向要求严苛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也有了“智能定制”。5G时代的“网红”,会不会也由人工智能主导“定制”?这种无所不能无所不至的智能化“文化定制”,在解放人类脑力体力的同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景一律的文化现象,多少会令人担忧。
(摘编自曾静平《中国网络文化:从2G到5G》)
材料三:
5G将重新塑造网络生活主体观念。这种情形包括网络生活者信息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形成两个方面。网络社会生活主体即生活者,通常可分为个体、群体、阶层和社会等大小不一的层面。任何移动互联网的个体、社群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都是作为有意识或观念的生活活动主体的活动方式。在移动网络生活方式的主体结构中,一定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对人们的在线生活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甚至会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进而引领某种网络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在“5G化生存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加速性时间观念和日常性行动观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并且变成移动网络时代虚拟社会主体性的一种重要特征。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在5G及其新一代手机登场之时,人们(移动网络的网民)对空间的认知和时间的适应将更加力不从心,甚至来不及思索当下“自我关系”(人内传播)和“群己关系”中的快节奏生活。在5G网络的时空关系中,网民身处超速率空间的在线日常生活会发生更多、更难以预料的事情。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其《加速:现代社会中的时间结构的改变》一书中指出,我们社会的加速存在着技术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维度,并认为,技术的加速会引发空间时间和制度的变革,而社会的加速将会增加生活的偶然性和复杂性。罗萨关于加速社会的思想,对我们理解5G这种以高速率为特征的移动网络生活方式来说很有帮助。事实上,作为一个可能的国际通信技术标准,5G的酝酿正经历着快速的演化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时间感和时代感。在线时间加速就意味着网络日常生活的延长,同时,线下时间也随之加速、延长或缩短。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线上和线下的日常生活互动,从而导致时间性、同步性、日常性的本真存在意义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主体观念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都不能脱离上述社会学、哲学理论的滋养。
(摘编自唐魁玉《5G登场:我们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