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25
期末考试
选择题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比较高觉新与贾宝玉对待爱情与婚姻态度的异同。

高觉新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个宝贝。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

从此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节选自巴金《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袍服转入制度化,似乎比西汉较统一。武氏石刻虽然全部用图案画加以表现,但交代制度相当具体。特别是象征官爵等级的绶,制度区别严格,由色彩、长短和绪头粗细区别官品地位。武氏石刻中绶的形象及位置,反映得还是比较清楚。直到汉末梁冠去梁之平巾帻,汉末也经过统一,不分贵贱,一律使用。到三国,则因军事原因,多用巾幍代替。不仅文人使用巾子表示名士风流,主持军事将帅,如袁绍崔钧之徒,亦均以幅巾为雅。诸葛亮亦有纶巾羽扇指挥战事,故事且流传千载,当时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名目,张角起义则著黄巾。可知形状、材料、色彩,也必各有不同。风气且影响到晋南北朝。至于巾子式样,如不联系当时或稍后图像,则知识并不落实。时代稍后,或出于晋人戴逵作《列女仁智图》,及近年南京西善桥出土《竹林七贤图》,齐梁时人作《斫琴图》,均有较明确反映。

(摘编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当下汉服生活化的一大问题就在于时代的“穿越性”。而仪式的特殊情境可以隔开审美的距离,以时代的距离获得陌生感,让身体服从于服饰和仪式中的历史秩序,获得一种神圣感,融合于情境之中。所以,汉服复兴者的口号主要也是借助服饰与礼仪的结合达到复兴文化的目的。

近年来,复兴者提出“汉式生活”的概念,希望提高汉服的穿着频率,让汉服融入生活进而改变生活方式。然而,生活中的服饰讲求简便性,服饰的功能性也开始被强调,因此对于汉服的形制也会加以选择。霍克海姆和阿多诺认为,工业社会中个人只有和普遍性达成一致才能被容忍。很多时候,为了融入现代秩序之中,服装必须严格地符合社会的特定标准,制服就是典型:“制服,它被用来指在给定的社会地位的关系中某种标准化的穿着风格。”人们会对在工作环境之中穿着与集体风格迥异的汉服,而感到孤独和焦虑,产生羞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穿着非工作制服而被贴上“不专业”的标签。此外,“生活制度之所以对自我认同具有中心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它们把习惯与身体的可见外表方面联系起来。”当代的生活制度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穿着汉服会造成不适应感,人会产生正在“表演”古人的错觉,无法真正回到自身舒适、习惯的状态。

(摘编自高雅《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研究》)

材料三:

服饰本身所具备生活性和民俗性,与饮食、语言相似,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而不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文化技艺。对普通人而言,“穿汉服”门槛不高,轻松成为表现个人认同情结的载体,也能够成为特定场合中,承载着社交属性的外在符号。

正是这一属性,导致汉服更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探索,其核心是立足于生活世界的改变,找到传统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的“用”处。正如学者朱谦之所说,这“不是旧的文化之因袭,而为新的民族文化之创造”。在汉服复兴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考据、制作与研发局限在传统服饰的历史框架中,一次次高度“复原”某些古代服饰款式;而且要找到与保留古代汉族服饰一脉相承的共性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实践和创新,实现传统服饰的现代应用与接续,在民间生活场景中赋予新的文化含义。这也正是今天汉服复兴的意义所在。

《易经》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化成”为核心的文化观是依赖人的承载而存在,没有人的使用,文化就是故纸堆和博物馆的灰尘。从日常生活领域出发,以现代普通民众为传播主体,通过“穿着”展现服饰的魅力,在生活中频现文化符号,而不是单纯地借助文物展示、团体演出、学术交流,使得汉服运动的发展轨迹顺应现代民间生活,与时偕行地融入现代社会,为其他传统文化复兴探索出成功之路,这是汉服运动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如游,字景文,余姚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四十七年冬,左侍郎何宗彦去位,署印无人,大学士方从哲屡以如游请。明年三月得命,部事丛积,如游决遣无滞。七月,帝疾大渐,偕诸大臣受顾命。帝崩,郑贵妃惧祸,深结李选侍,为请封后。选侍喜,亦为请封太后以悦之。杨涟语如游曰皇长子非选侍所爱他日将若何亟白执政用遗诏举册立登极三日公即援诏以请如游然之八月, 光宗即位。三日,如游请建东宫,帝纳之。俄遵遗旨谕阁臣,封贵妃为皇太后。如游奏曰:“先帝念贵妃劳,不在无名之位号;陛下体先帝志,亦不在非分之尊崇。若义所不可,则遵命非孝,遵礼为孝。臣不敢曲徇,自蹈不忠之罪。”疏入,未报。寻进本部尚书。帝既命建东宫,又言皇长子体质清弱,稍缓册立期。如游力持不可。二十三日,命封选侍为皇贵妃。期已定矣,越三日,帝又趣之。如游奏曰:“先奉谕上孝端皇后、孝靖皇太后尊谥,又封郭元妃、王才人为皇后,礼皆未竣,贵妃之封宜在后。既圣谕谆切,且有保护圣储功,即如先所定期,亦无不可。”帝许之。明日,帝崩,朝事大变,如游请改册封期,报可。熹宗为皇孙时,未就傅。即位七日,如游即请开讲筵,亦报可。十月,命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言者诋其不由廷推, 交章论列。如游亦屡乞去,帝辄勉留。天启元年二月,上疏言:“祖宗任用阁臣,多由特简。今陛下冲龄,臣才品又非诸臣比,有累至尊知人之明。乞速赐骸骨, 还田里。”帝仍留之。如游十四疏乞去,乃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遣官护送,荫子给赐悉如彝典。家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恭。

(节选自《明史·孙如游传》)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 简答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