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2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 涿郡、江都
B、 洛阳、余杭 
C、 洛阳、江都
D、 涿郡、余杭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强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用严刑酷吏监督控制官员
B、 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在位期间设置了通判,防止了地方叛乱
《神童诗》写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句诗反映了读书与科举取士的关系。关于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举制确立使选官权由中央分散到地方
B、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 唐玄宗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D、 宋初减少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 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 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歌反映了唐朝(    )
A、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B、 社会经济极其繁荣
C、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 生产科技引领世界
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的是(    )
A、 募役法
B、 保甲法
C、 “均田免粮”
D、 因功授爵
关于辽宋、宋夏及宋金等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少数民族政权都向宋王朝称臣
B、 客观上有利于边界生产与贸易
C、 从此彻底结束了双方武力对抗
D、 是宋朝软弱的表现应完全否定
下列图片反映的探究性学习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民族关系的和谐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对外贸易的发达
《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市处,通宵不绝”,据此,与唐朝相比,宋朝商贸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
A、 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
B、 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分
C、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高度发达
D、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
制度的因时革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史实能应证此观点的是(    )
A、 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 明朝“厂卫”制的确立
D、 清朝封建专制的强化
过度毁林造田,破坏了植被,造成气候变化。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推理规律的是(    )
A、 隋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全国统一
B、 科举制的创立,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转运使的设置,地方财赋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八股取士的推行,规范了应试格式,有利于创新发明
由丞相制度的设立到废除丞相,再到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趋势是(    )
A、 君权的旁落
B、 地方势力的壮大
C、 君权的强化
D、 统治机构的精简
某电视剧有一个镜头是“朱元璋高坐龙椅,臣子上奏本时称朱元璋为太祖皇帝。”其实这样称呼当朝皇帝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叫“穿帮”。以下镜头没有“穿帮”的是(    )
A、 唐高宗带领群臣欣赏昆曲《桃花扇》
B、 宋朝富商在四川使用“交子”支付货款
C、 明成祖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
D、 清朝康熙帝亲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者必备素养。下面示意图的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    )

A、 封云南王
B、 设伊犁将军
C、 设置南海郡
D、 设奴儿干都司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
A、 秦朝设置南海郡
B、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 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 清朝设置台湾府
证据意识是“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内容。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汉设立西域都护府
B、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C、 元朝时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D、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
下列著作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询——《颜氏家庙碑》
B、 关汉卿——《窦娥冤》
C、 李时珍——《天工开物》
D、 吴承恩——《三国演义》

综合题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研究文明史,要注意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

——整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

材料三  “这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地发现了”

——英国17世纪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著《新工具》

材料四 

统计时间

人均耕地面积

粮食亩产量

战国晚期

4.23亩

216斤

西汉末

3.76亩

264斤

唐初

3.76亩

334斤

宋初

3.75亩

309斤

明中叶

3.28亩

454斤

清中叶

1.71亩

460斤

表一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明朝鼎盛时期

清朝康熙时期

清朝乾隆时期

约1亿多

约1.5亿

约3亿

表二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变化表

——整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在15世纪,全球科技、军事及经济大权仍掌握在……华夏文明的手中,从15世纪起,尤其是16、17世纪,则是欧洲向上述霸主挑战的世纪。在文明的竞争中……开始向东方文明,主要是华夏文明的推进。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

材料六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