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天津市南开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日期: 2025-04-04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缈(piāo)            恿(sǒng)            轻怕重(niǎn)
B、 宁(wú)            首(qiáo)            心有灵(xī)
C、 古(héng)            首(qǐ)                相得益(zhāng)
D、 修(qì)            旋(wō)                接而至(zhǒng)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中原地带词人自己的家乡,季节是秋天。“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衡阳的大雁过早地向边塞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
B、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担当的力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肩上的担子重了,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他说,自己多挑一点,长辈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他们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困难的精神与品格。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以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枯萎的蒲公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一阵风吹过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寒冷,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走在路上,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突然,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眼前一亮。我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它,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②那是一棵怎样的蒲公英,让我觉得如此刚强,如此坚毅!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正在尽自己全部的力,把叶片向地面伏下来,每一片叶子都努力伸展着,使劲地贴向地面……

③看着这棵蒲公英,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付出的艰辛。于是,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称)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下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看着母亲为我寻挖蒲公英时移动缓慢的样子,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精美的绣品,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茸茸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位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辛劳的汗滴。

⑦岁月中,渐次地,母亲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伸出手,沿着叶脉轻抚,与蒲公英对话。蒲公英,你碰到了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我的心不由得又了一下。

⑨就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俯下身,看着蒲公英泛黄的叶片,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我的眼眶中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泪光里,我看到蒲公英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紧接着,我又想起了生活中母亲对我们无私奉献的爱,一种柔情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思念。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般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有删改)

课内阅读

句子默写

课外阅读

综合性学习

填空题

名著阅读

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