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24
开学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学习,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记忆、模仿、征用既有“模式”,辨别现代诗的情感语义,对诗歌的创作一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目前,人工智能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即对于符号的模仿和再现阶段,随着神经联觉和涉身感知理论及其实践探索,人工智能的理想远远不止让机器拥有情感,而是希望拥有“情感机器”。

    通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很难对情感这样的特定目标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处理。而诗歌作为非通用语言,其语义内容往往是意象的叠加,意象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的语义,而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AI诗歌创作浓缩出的“剪句”与我们碎片化的生活距离更近,带来超凡、空灵、多元贯通的新灵感,称得上是让诗歌回归“字符”的尝试。面对“属性级”微观语义,人工智能似乎把握得游刃有余,但是放眼到“句子级”,便会发现人工智能的理解力参差不齐,一些语句则显得突兀,言说倒错,不知所云。在“篇章级”的理解和把握上,人工智能更容易陷入混乱与错位。机械地叠加多重意象有助于情绪表达,但容易出现堆砌痕迹重、不能连贯表达清晰语义的情形。究其根由,诗歌要求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一方面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开阔领域,另一方面也需要逻辑的驱动与全局的视野,否则只是技巧的叠加、词语的堆砌和感觉的碎片,不能称其为“诗歌”。类似失败之作在人类写作中也比比皆是。本质上说,这是写作本身的失败,而非人与机器的区别。

    艺术的“通感”和心理学的“联觉”是人工智能及其艺术实践的真正奥秘。人工智能已经在音乐、绘画、棋艺乃至文学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之所以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较滞后,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人类读者对有意义的书面语中大量的句法和语义要求更强的感知能力。“计算机诗人RKCP”的发明者库兹韦尔承认,目前而言,“文学机器”完全独立创作确实困难,相比音乐、视觉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作家对连贯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连贯性”的最高秘密在于“感通应和”之中,长久以来,诗人之所以是最高的智慧者,而想象力是一切才能中最科学的才能,因为诗人的想象力与万物共情,才能催生出宗教般神秘的应和。这正是隐匿于波德莱尔诗学中宇宙万物的“创造的逻辑”。简言之,基于“方程”与“算法”的人工智能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篇章级”语义、整体结构与全局视野上的缺陷难以弥补,希望借助人类的诗性智慧重构情感的机器及其创造的逻辑。

    现阶段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停留在表象思考的浅薄抽象水平,从“情感机器”走向“诗性语言之思”已成当务之急。诗性语言是寓杂多于纯一的语言,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存在的家园”,人工智能对语言的探索本质上也是对人的存在的沉思。人工智能已经从学习计算、逻辑与理性,转向对人类感觉、模糊、联想等非理性思维的探索。“强人工智能”研究则进一步开启了生物与日常世界打交道时的行为方式研究,使得人工智能在可能的情境中直接把握意义,并且不断探索、熟悉、改进与世界交往的方式,以此反身促进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尽管人工智能具有“诗性之思”还很遥远,但是这在将来都可以实现。

展望未来,“自我意识”的诗性思维正在给人工智能的未来带来新的愿景。现象学对算法时代情感与文学的深入探问,不太可能迅速催生出真正的“电脑诗人”,但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沟通,能为人工智能和人类“知情意”的互换和相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选自《算法时代的情感与文学--由AI诗歌的AI分析谈起》,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焰火(节选)

周晓枫

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遭遇的第一件事是流了鼻血。

窗户上铺满冰凌,像厥类植物交叠着。冬天有一根透明的魔术手指,趁着所有人都在入睡,它绘制图画。我喜欢把掌心紧贴那些冰凉的枝叶,细细水流从手的边缘流下来……用体温化开的地方,残留下来薄薄的冰片,可以被手指摁着在玻璃上滑动。当继续这个游戏,我发现,旧年留下了最后的礼物-雪。

流鼻血的沮丧一扫而光,我尖叫着跑上阳台,满心欢喜。我对过年时候的雪保持格外的热情和期待,它就像好老师写下的期终评语,允许你用橡皮擦掉过去,重怀希望,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开始。雪在继续。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说明从昨夜就开始了-雪悄悄绕过梦境,使梦境中,叶脉般纤细又交错的小径能够通往黎明,天使搭建的火柴天堂不在临近时陷落。非常缓慢,非常轻,雪不增加光线的重量,剔除阴影使它具有失重的轻盈。在雪天,我们全是幸福的聋孩子,只要闭上眼睛,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包括悄无声息的寒冷……微乎其微的残疾让我们聪颖。冬天适合讲述童话,因为雪和童话相仿,都透明,晶莹,钻石一样闪亮,开花一样短暂又无声。

日历上,年庆以红色标记出来,那些弯曲的数字像钨丝一样被接通了电流。无论元旦还是春节,其实不过某个平庸的日子因为集体的认同而生发喜悦和繁荣,如同凡人被拥戴为王,王冠闪熠的光彩使他的面孔突然与众不同,甚至显出几分神迹。节日是人类为自己编造的神话。人们平时忙忙碌碌,各怀心事,而节日这天,他们的情感汇聚并沟通。这是一种由于相互靠近而产生的暖意,也会因彼此的远离而消失,所以备受珍惜。节日承载着欢乐,并保持着欢乐的本质:易逝。踩在凳子上的孩童迫不及待地撕去旧历,无名的喜悦扩大在他无邪的眼睛里……孩子不知道要面对怎样伏笔深藏的一年,也没有兴趣推测它留给记忆的遗产会有多少,他只是比大人更热烈地欢迎着节日气氛-无拘无束,肚皮丰收。

每到过年,我就被提醒了一个重要的词:时间。尽管我在作文里遵从老师的指导,千篇一律地强调着“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时间总是空气一样在弥漫中消失,为我所忽略。滴答,滴答。每个生日妈妈让我靠在门边,为新的身高在白粉墙留下一个刻度:平行线逐步抬升,叫做成长。岁月被压缩,有一天我可以凭借记忆捞取坠入水中的那把剑,却取不出曾经围绕着剑鞘的细腻波纹。滴答,滴答。时间代替上帝的手,代替匿名的命运,安排万事万物行走的路线-病入膏育的人流露久违的苍白笑容,因为他刚才听清了窃窃私语的时间俯在他耳边说出的那句话。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事实上我们缺乏对待一切的耐心,包括时间,所以需要为之划分段落,叫年月日;时间也将我们划分,叫生死-它只切出整齐的一刀。有人迷惘,蜻蜓点水一样从日子上浮掠而过;有人不断沉溺,在疾病、激情、忏悔的循环之中……生活节奏需要适当的缓冲和停顿,于是节日出现,一个必要的休止符,让全体合唱队员能在同一个地方偷偷换气。节日有如孩子手中鲜艳的气球,它被鼓吹,虽然内部空空如也,却能升到被仰望的高处。

大人们说“纸包不住火”,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忽略灯笼的存在。过年的时候,大人允许孩子破例接触一些危险的事物,比如火。大多数时候,火居住在灯笼里非常安全,连一只莽撞的蛾子都不会被伤害;但奔跑和风会使火苗改变方向,然后燃着了的灯笼就像魔鬼的黑舌头舔进嘴里的桔子糖,消失得一点儿不留痕迹。节日比平时更集中了危险的可能。小孩子喜欢亲手点燃咝咝作响的引线,胆大的男人则坚持用手捏着药力猛烈的二踢脚,尽管每年都发生崩伤手指和眼睛的事故。一个小孩在放“彩明珠”的时候由于紧张改变了花炮的方向,燃烧的彩珠落在对面楼层的阳台上,烧着了长年积存的旧物。高举到空中的火焰的舞台,那上面开放着一朵硕大的娇艳夺目的昙花,它真美啊。直到它渐渐收拢怒放的花瓣,我们还在欢呼。

灯笼、炮仗和礼花,让我觉得节日就是一场盛大的纵火仪式。每个节日下面都埋藏着暖人的火堆,人人添捡着柴枝,持续上升的温度使一切变得轻盈、透明而光亮,即使有所忧伤,有些孤苦,也可以忍耐的。篝火映衬,时间的脸生动起来。在节日的火边烤暖了手,我们能否抵御寒冷,然后在漫无际涯的放逐中且歌且舞,并生生不息?

我们再次看到只能发生在节日的挥霍。它美得惊心动魄,美到可以让最任性的孩子一声不吭地听从。焰火在靛蓝的夜空绽放,过于壮阔的美让我虚弱。施放焰火的夜晚,大人和孩子站满楼顶,看那高大的植物瞬间生长到天庭,果实缀满枝头,又一齐被摇落。我感到内心仿佛经历一场风暴-只有头顶的丰收被神采摘,风暴才能被我承受。从万花筒的这端张望,每一次轻轻地旋转,天空就展现璀璨的新图案-沉迷在似乎是无限的变幻里,感恩的泪水慢慢压弯我的睫毛。神会不会轻视人类的赞美?那些构成焰火的,是否不过是上帝眼睛中的彩色纸屑,轻飘,琐碎,暂时被保留,仅仅被儿童宠爱?但无数和我一样的孩子,多爱万花筒的伟大魔法,它用简单材质筑造辉煌的宫殿,用微小的种粒,铺开朗阔的春天。凝望焰火……无边的飨宴啊,却让我对美保持了永久的饥饿。

节日到处是无边的焰火。爆竹的纸屑,就像落了最热烈的花瓣,碎了的点点红色映现在雪地,像小型的焰火。那些举着灯笼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儿童,不知道桔色的焰火正因他们的走动在黑色衬底中变化了图形。灯盏不眠,人间的礼花终夜不败……谁会坐在剧场最后尊贵的包厢里,缄无一语地观看。星星,那些瞬间冻硬的礼花,使黑暗闪闪发光。那么,来吧,我要那满天的星光,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我站在雪地之间,就是站在焰火的中心位置,不知不觉,被抬升到天堂的高度。

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

古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廖氏文集》序

[北宋]欧阳修

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也。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嘉佑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