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6
中考真卷
选择题(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举国同悲,人们深深怀念这位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也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中国古代农作物】

材料一: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

材料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自明朝开始的海外农作物的引进,到清朝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9世纪后,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开始,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自乾隆初年开始,甘薯在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甘薯成为清朝中后期农民的重要口粮之一。……顺治七年(1650年),马铃薯最先传入台弯。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当时贫困农民往往把它当作主食。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世纪西欧庄园】

材料四: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但它依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一【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西欧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

【近现代农业改革】

材料五: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党的历史,学习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追求真理】

材料一:1928年3月20日,衡阳籍中国共产告当员夏明翰在武汉英勇就义,临刑前吟出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开拓创新】

材料二: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

——摘自华东师大出版糖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

材料三: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使一小块或若干小从化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艰苦奋斗】

材料四: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萧华将军《长征组歌》

【热爱人民】

材料五: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史力行】

材料六: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