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陕西省安康市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相比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秦朝疆域扩大的主要方向是今天的( )
A、 河套地区
B、 河西走廊
C、 岭南地区
D、 辽河流域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下图是据当时记载绘制的福州船政学堂附属电报学堂中,洋教习给中国学生讲课的场景。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起点
B、 将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结合
C、 建设海军的努力确有实效
D、 以“中体西用”为其指导思想
下图为刊登于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这幅作品( )

A、 暴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面目
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
C、 表达了国人重建民主政体的愿望
D、 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 世纪、19 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 )

A、 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 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5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载武帝好 《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材料二:

东汉后期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救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

社会的变迁涵盖多方面并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叨,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深衣属于汉服, 因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后成为儒生的专有服饰。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朱子深衣的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该礼服的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破为十二,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

——据《朱子家礼》等

材料三:1912年孙中山提出要设计既体现革命精神又符合审美需求的新式服装,这就是后来的中山装。中山装是既区别于中国传统服装又区别于西服的新式服装。中山装体现出平民的实用风格,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也寓意三民主义等新观念:前衣襟有五粒钮扣,代表“五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三粒袖扣,表示“三民主义”。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体制和三民主义在服装上得到了体现,中山装成为革命的象征符号。孙中山带头穿中山装,国人竞相效法。中山装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

——摘编自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材料四:建筑室内空间的顶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 ……“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显“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 ……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一据尹晖《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等整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